本站搜尋
首頁 > 核能百科 > 輻射小掌故
分裂
字級設定: 預設
1921年完工的理論物理研究所位於丹麥哥本哈根

在1938年底,邁特納(Lise Meitner, 1878-1968)和她的侄子弗利胥(Otto Frisch, 1904- )確定鈾原子受到中子撞擊會分成兩半。為了觀察這現象,弗利胥在丹麥的首都哥本哈根波耳(Niels Bohr, 1885-1962)的理論物理研究所(圖3.2)地下室,於一個比例計數器旁放置一塊鈾,然後使它曝露於中子。弗利胥用一個示波器觀察來自比例計數器巨大的脈衝,並指出這是由於原子分裂產生的有力碎片。研究所內有一位生物學家阿諾(William Arnold)到地下室去看弗利胥在做什麼。首先阿諾看到一系列的小脈衝,係由鈾的阿伐粒子所產生的。然後他依照弗利胥的建議,他握著一個中子源的把手,使它靠近鈾塊,忽然間螢光屏整個改變了,立即出現大的脈衝,這是由於鈾核分裂所產生的。是日稍晚,弗利胥去找阿諾並對於上述的效應說了話:「你是一位生物學家,在描述細菌一分為二時你用什麼術語?」阿諾回答:「二分裂(binary fission)」。弗利胥又說:「僅用分裂這個字就夠了嗎?」阿諾表示同意。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