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搜尋
首頁 > 核能百科 > 輻射小掌故
同步輻射研究中心
字級設定: 預設
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鳥瞰圖

鑒於國內基礎科學研究的需要,綜合海外院士的意見,一批熱心的人士於民國71年(1982)年向政府提出籌建第三代同步輻射加速器的建議,得到當年行政院孫運璿院長的全力支持,乃於1983年成立行政院同步輻射研究中心指導委員會,主導興建計畫的評估與決策,並敦聘袁家騮先生為主任委員。臺灣同步輻射加速器的儲存環,與其他國家同級的第三代同步輻射加速器比較起來,規模雖小,但已令國際科學界刮目相看。為了興建臺灣同步輻射加速器,當時幾乎動員了國內各大學院校及研究機構所有這方面的科學菁英。位於新竹市科學園區的同步輻射加速器於1993年10月16日正式啟用,此一成果使臺灣在這一領域取得了與世界鼎足而立,且在亞洲第一個擁有第三代同步輻射設施的地位。2003年正式改制為公設財團法人,全名為財團法人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NSRRC)(上圖)。

電磁波的理論告訴我們,加速中的帶電粒子都會釋出電磁波。在圓形軌道上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運轉的帶電粒子,因為受到向心加速的原因,所以沿著軌道切線的方向釋出電磁波。這種輻射現象係於1947年首次在電子同步加速器(electron synchrotron)中被觀察到,故稱為同步輻射加速器輻射,簡稱同步輻射。天空中蟹狀星雲(Crab Nebula)中的藍白色光,乃是高能電子在磁場很弱的星雲中所放出的連續同步輻射光。同步輻射是一種良好的光源,可應用於生物學、化學、物堙學及材料科學上的物性探討及醫學方面。
同步輻射加速器可能產生的放射性核種主要存在冷卻水中,計有:

  • 氧15(15O),半衰期2分鐘
  • 碳11(11C),半衰期20分鐘
  • 鈹7(7Be),半衰期53.29日
  • 氚(3He),半衰期12.33年

其中氧15和碳11的半衰期很短,鈹7可用活性碳和樹脂過濾掉,唯一要追蹤者為氚,氚屬於低能量貝他發射體(最大0.0186百萬電子伏)。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