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類能源發電安全比較
一、核電是最重視安全的能源工業
就因為核能科技的發展,來自毀滅性的武器;就因為核能擁有巨大潛力,所以核能科技的發展一直都採用最嚴格安全標準。
為確保核能電廠運轉的安全,電廠有七重安全防護系統,再配合多重性(redundant)與多樣性(diversity)的設計,把事故發生可能性降到最低。關於核能電廠的安全設計理念,請參考本網站《核能電廠的安全設施》。
但是,安全防護只是硬體設計,自從三哩島與車諾比爾事故後,核能界深切瞭解營運素質的重要性,所以大力推動「安全文化」深植每個從業人員心中。十多年來徹底使核電營運品質脫胎換骨,成為世界上最安全的產業。關於核電業界營運品質與績效的提升,請參考《核能發電的歷史》;關於我國核能電廠的營運績效進步,請參考《我國核能電廠的運作績效》。
二、核電是最尊重生命的能源工業
關於核電與傳統電業安全的量化比較有相當多研究:
最早有1975年著名的Rasmussen報告[1],表示100座核能電廠發生事故造成死亡的機率還比水壩潰絕、飛機失事低得多。關於該報告結論,請參考本網站《核能電廠的風險與安全性》。
前美國物理學會環境科學組主席Bernard Cohen (1991)曾整理生活中各種風險所造成的預期生命損失(少活日數)[2]。我們發現連居家意外風險都比核能電廠附近居民高了5,000倍、自然背景輻射風險也高出400倍,連照一張X光片的風險也高出300倍。關於該報告結論,請參考本網站《核能電廠的風險與安全性》。
目前最完整分析是瑞士Paul Scherrer Institut (1998)[3],為探討各種發電外部成本,完成的Energy-related Severe Accidents Database, ERSAD資料庫。分析1969-1996年發生的1,943次重大能源事故,其中15,000多例與石油有關的死亡案例、8,000多例與煤有關、5,000例與水力有關。該報告結論摘要如表1與圖1。非常明顯地:
1. 核能是風險最低的發電方式。其他傳統發電方式,風險都是核能的十到百倍以上。
2. 各種發電方式中,唯一能與核能相提並論的清潔能源是水力發電,但其致命風險卻是核能的百倍。
發電方式
|
生命損失
|
受傷人數
|
每Twa死亡率
|
為核電倍數
|
每Twa死亡率
|
為核電倍數
|
燃煤
|
342
|
43
|
70
|
0.7
|
燃油
|
418
|
52
|
441
|
4.4
|
天然氣+液態天然氣
|
3,365
|
421
|
14,113
|
141
|
水力
|
883
|
110
|
195
|
2
|
核能
|
8
|
1
|
100
|
1
|
|
表1 瑞士ERSAD分析各種能源產生Twa之生命損失率 |
|
圖1 瑞士保羅謝勒研究所分析各種發電方式風險以核能最低 |
三、使用天然氣,您大概連與孩子吻別的機會都沒有
天然氣發電的確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重要的方法。但其輸送貯存有極嚴重的潛在危險,這也是為何ERSAD認為天然氣發電最危險之故。
1989年,前蘇聯鳥拉山天然氣輸送管發生大爆炸,當時火球騰空7,600公尺,有300人死亡,700人受傷,美國甚至誤以為發生核爆,而大為緊張。1995年,南韓大邱瓦斯管發生爆炸,103人死亡,189人受傷,70棟房屋嚴重受損。
據估計,如果要供應核四相同規模的天然氣廠營運1個月,就需要12到20萬噸的天然氣,相當於100萬隻家用瓦斯桶。想想看,您家後院有100萬隻瓦斯桶耶!可以去請教消防專家,一但發生大地震時,12萬噸的天然氣槽爆炸,周圍多少公里內會化為灰燼?
假設真有921規模的地震發生在天然氣電廠附近,您最好向上帝祈禱。因為,可能您跟孩子吻別的機會都沒有。
四、如果以火力取代核能,台灣每年有1,900人死於空氣污染
或許大家不知道,燃煤發電造成的輻射傷害,就超過核能發電10倍以上。很驚訝,是吧?煤或天然氣都有相當成分的放射性鐳(Ra-226)、釷(Th-232)、鉀(K-40),甚至微量的鈾(U-238)。它們原本都安靜的存在地下,卻因為開採而重現江湖;因燃燒而濃縮。根據計算,每年造成的輻射劑量,其實比住在核能電廠附近要多上1到10倍不等(視集塵器效率而定)。
世界衛生組織早就提出警告[4],因為燃燒衍生的空氣污染,造成全球每年300萬人死亡,致病者不計其數。電力部門消耗了全球43%左右的化石燃料,以此推論,全球每年有1,300,000人死於火力發電的空浮微粒污染。
以台灣為例,假如傳統火力廠取代核能發電(含核四),每年要損失1,900位民眾的生命,40年下來,可能達到76,000人。因此降低空氣污染、改善火力發電的排放,要比擔心緲不可及核能事故切實得多。
參考文獻
[1] N. Rasmussen (1975), Reactor Safety Study: An Assessment of Accident Risk in US Commercial Nuclear Power Plants.
[2] B. Cohen (1991), A Catalog of risks extended and updated, Health Physics 61(3), 317-35.
[3] Paul Scherrer Institut (1998), Energy-related Severe Accidents Database, ERSAD.
[4]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97), Health and Environment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ive Years after the Earth Summit: Executive Summ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