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搜尋
首頁 > 新聞集錦 > 照片新聞
國際核能最新發展情勢-2010年十一月
字級設定: 預設
國際核能最新發展情勢-2010年十一月

◎    台灣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主委蔡春鴻今天在立法院表示,站在管制單位的立場來看,核四明年不可能商轉,但後年不排除可正式運轉。龍門核能發電廠(核四)從民國88年動工到現在,三次延期,三次增加預算,原預算為新台幣1697億元,增加到2736億元蔡春鴻表示,核四過去因為工程趕工,有126個主要系統須進行技術測試,在測試時,確實有發現一些趕工所造成的問題,也就是二次施工的問題,這些管理上的問題,原能會已向行政院提出建議。

◎    美國田納西河流域管理局(TVA)與Areva公司簽約,續建阿拉巴馬州Bellefonte核電廠1號機(PWR)的工程與設計工作,Areva將引進最先進的數位儀器、控制(I&C)系統和控制室設計。Bellefonte核電廠於1974年開始建造,1988年,TVA暫停了Bellefonte核電廠的建造,那時1號機組完成 88%,2號機組完成了58%。2009年,TVA再次向NRC重新申請並獲得了建造許可證,並撥出2011年的財政預算2.48億美元,預計機組可在2018-9年商轉。

◎    在預算來源窘困的情況下,歐盟同意撥出14億歐元,給國際核融核實驗計畫(ITER),來履行他的義務,但是卻不願意承諾負擔整個計畫所需的龐大預算缺口。ITER計畫還沒有開始建設,但是預算經費已經從最初的27億歐元,提高到現在的66億歐元,將來甚至會達到160億歐元。歐盟在2008年的能源費用出現將近4000億的逆差,因此希望從2013年起,僅僅負擔固定的費用,無法再承擔永無止盡的預算膨脹。

◎    沙烏地阿拉伯開始認真的思考,引進核能發電來取代目前的燃油發電廠。由於Shoaiba火力電廠每天要燃燒5萬桶的油,來供應1200MW的電力,這是相當寶貴的資源。政府認為,在天然氣資源日漸減少,不提高用戶的電價條件下,向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一樣,只有選擇核能發電,唯一讓人擔憂的是,財務以及技術的問題。

◎    在密西根州所舉辦的2010年核能工業機會研討會上,奇異日立公司(GEH)和當地的幾家企業,包括Energy Steel & Supply Co.、 Curtiss-Wright Flow Control及CLYDEUNION Pumps等,簽下協議備忘錄(MOU),將展開供應美國及全球核能設備的協商。這次研討會也有許多政治人物參加,包括參議員Carl Levin、Debbie Stabenow,眾議員Kevin Elsenheimer等。GEH公司目前正和底特律電力公司(DTE)規劃建設新世代反應器ESBWR,預料明年將可獲得核管會的設計驗證。

◎    美國Constellation電力公司指出,能源部審核Calvert Cliffs核電廠3號機政府融資保證貸款案,所提出的條件過於嚴苛,勢必將增加公司的財務負擔, Constellation電力公司將退出與法國電力公司(EDF)合作的 Calvert Cliffs 3號機(EPR)計畫。由於建設計畫估計要投入96億美元,兩家公司已經投入6億美元,建廠前的投資仍需8億美元。對此EDF方面也抨擊,這是單方面提出退出合約的決定。

◎    Constellation電力公司和EDF於2005年9月共同籌組了UniStar集團,準備在美國境內建設4部EPR核能機組(註:Calvert Cliffs Unit 3 in Maryland, and Bell Bend Unit 1 near Berwick, Pennsylvania.; Callaway Unit 2 in Fulton, Missouri; and Nine Mile Point Unit 3 near Oswego),但是由於Constellation電力公司於融資保證貸款案觸礁後片面抽回「Calvert Cliffs Unit 3美國融資保證案」申請,並宣布:將退出 Calvert Cliffs三號機計畫;目前Constellation電力公司和EDF雙方的關係降至冰點。EDF提出兩種解決方案:EDF承擔Calvert Cliffs三號機計畫建廠前的投資風險,或者向 Constellation電力公司先買下UniStar 公司中屬於Constellation擁有的股權,並另外找尋美國合作夥伴。目前雙方的立場仍僵持中,媒體透露,最後也有可能造成UniStar集團解體。

◎    美國幾年前,專家預測電力需求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限制、以及政府融資保證貸款政策等利多條件之下,各電力公司紛紛向核管會提出新核能機組的規劃案,一下子共有28座反應器之多。但實際情形完全不如預期的樂觀,這可以從最近Constellation電力公司向能源部申請融資保證貸款案受挫看出端倪。核能協會(NEI)發言人J. Scott Peterson表示,主要原因在於經濟停滯,是實上2007年至今電力需求降低了4%,即使明年增加也僅在1%至3%間,加上天然氣價格重跌,以及國會遲遲未能通過能源法案,使得電力公司紛紛採取觀望的態度。

◎    俄羅斯Rosatom公司發言人Sergei Novikov表示:Rosatom公司願意和中國合作,共同開發3項核能計畫,包括一座鈾濃縮工廠、田灣核電廠3、4號機擴建計畫、和北京快中子實驗反應器計畫;中俄雙方一直在進行核能合作,中方有意建立核能工業,而非僅是科學研究,這3項計畫都是對雙方有利的合作項目。

◎    位於阿拉伯東部小國卡達與俄羅斯簽署「原子能和平使用共同備忘錄」,此雙邊合作涵蓋為卡達建立原子能法、放射性核種的製造與醫學使用,以及設計、研究、建造核反應器。雖然根據卡達2008年核反應器可行性評估研究,顯示該國尚無足夠能力持有反應器,但目前正朝此一方向努力。

◎    德國眾議院於2010年10月28日投票通過核能機組延長運轉案,1980年前興建的電廠獲得8年延長,之後興建的電廠可獲得14年延長。徹底打破社會民主黨與綠黨在2001年定下的核能運轉32年政策,意味著梅克爾中立偏右黨在2009年獲得執政的一項成功事蹟。但德國政府依然堅持2050年要再生能源占比要提高至80%策略,核能依然只是過渡選項;但世界核能組織告誡德國要想在2050年前達到此一目標幾乎是不可能的。同時眾議院亦通過另項法案,未來將以202美元/克鈾方式徵收「windfall」稅,預估每年約32億美元,將作為再生能源發展基金。

◎    中國廣核電公司總裁Zhang Shanming在中國國際核能座談會中表示,該公司未來的目標為「輸出核能機組」。廣核電自輸入大亞灣兩部壓水式機組後,便開始自我研發CPR-1000機組,而首部CPR-1000機組嶺澳(Lingao)二期1號機已於今年9月商轉,另外亦有16部CPR-1000興建中。Zhang Shanming表示該公司將於2013年突破AREVA核心技術,並發展第三代反應器-ACPR-1000,屆時將望可輸出於其他國家。(註:CPR-1000為China PWR,輸出功率1000MWe,介於第二代與第三代反應器之間,擁有數位儀控系統,運轉壽命60年,標準工期52個月,每KW成本為1500元美金,換算一部機組只需要15億美元)

◎    2010年三月土耳其與韓國簽署一項協議給予KEPCO進行Sinop電廠建案標案,惟韓國於土耳其的核能電廠建案目前未達成共識,但雙方表示合作溝通將持續進行。在此同時,土耳其已與俄羅斯簽署國際協議,由俄羅斯Rosatom公司興建、運轉並持有土耳其首座核能電廠Akkuyu,而土耳其則可以以固定價格購買該電廠前15年發電量,外界預測土耳其未來應亦與日本、美國與歐洲公司合作核能電廠建案。

 

 

 

 

 

 

◎    越南與日本同樣在10月31日簽署核反應器興建協議,未來將興建Ninh Thuan省的第二座核能電廠(含兩部機組)。其實早在2008年雙方即簽署合作協議,未來將由日本協助越南發展核能、提供人員訓練與制定核能安全管制規章。而越南首相在此次會議上感謝日本長期以來在核能上的幫助,日本首相亦感謝越南青睞,同時對日本國內核能工業有相當大的激勵與重大意義。

◎    荷蘭電力公司Delta正與法國電力公司EDF合作,欲在荷蘭Zeeland省興建新核能機組,雙方已簽署認知備忘錄(MoU),目前正進行機組選定考量。荷蘭目前僅有一座核能機組於Borssele(485MWe),Delta公司正進行興建2號機規劃工作,並遞交備忘錄予建築部。荷蘭政府對核能態度已轉向支持:除廢止了1994年國會表決2003年完成所有核能機組除役之決定,同時延長Borssele運轉年限至2034年,現在更宣布要興建新核能機組。

◎    中國科技部部長顧問Zhang Zhiqin表示,長年為外國技術所支付的金額太過昂貴,中國需要的是技術移轉。已同意移轉技術之外國廠商可以完全參與技術的開發,而不願意移轉技術者就會面臨中國企業的直接競爭。中國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在2005年引進第3代反應器技術進入中國時,選擇西屋公司AP1000型反應器而非Areva公司之EPR,原因在於西屋公司提供完整的技術移轉。中國國家核電技術公司正計劃大規模地興建AP1000型反應器,其工程單位正依據西屋公司所移轉之資訊,設計更大型之反應器版本(註:AP1400 or AP1600)。

◎    中國「廣核電」大亞灣核電廠上月下旬發生8年來最嚴重的核輻射外洩事故。身兼核電廠董事的香港中電集團在事發後10天才通報港府,23天後才對外公布消息,引發香港各界強烈不滿。而這已是該核電廠半年來的第2起輻射外洩事故。大亞灣核電廠1號機組按計劃於10月22日開始第14次停機換料大修。在10月23日的例行檢查中,發現大修時使用的餘熱排出系統的一段管道附近地面有少量硼結晶,經過仔細查找,於10月26日下午確認冷卻水的鋼管出現3條裂紋,滲漏出帶有輻射的一次側硼酸液冷卻水,屬國際核事故級別中第一級的‘異常事件’。大亞灣核電廠距離香港僅50公里,一旦發生嚴重核輻射外洩事故,輻射可隨風在3小時內吹到新界,5、6小時吹到九龍。該核電廠每年發電量逾1百億度,7成電力供應香港,其餘3成供廣東省使用。大亞灣核電廠於今年5月23日曾發生反應堆核燃料棒洩漏輻射事件,當時,港府一直未向外公布,直至6月被媒體揭發,事後中電承諾改善通報機制。

◎    大亞灣核電站再發生洩漏輻射事故,香港保安局長在立法會上說,正與廣東省政府商討,加強大亞灣核電事故通報機制。局長李少光說,現時的通報機制,持之有效,如果要改變,需要深入探討,以達成共識。他又說,政府和市民一樣,希望通報機制可以更為及時,透明度更高,有結果時會向立法會交代。

◎    TOSHIBA於11月4日向美國NRC申請ABWR新的建造認證,早在1997年ABWR即獲得建造認證,惟有效期限只有15年,故THSHIBA為了在南德州興建兩座ABWR機組而提出申請。此外,GE-Hitachi主張ABWR建造認證中的設計為該公司所有,故TOSHIBA本次提出的ABWR申請有依日本ABWR經驗而做部分修改,非原GE-Hitachi之ABWR。

◎    10月27日印度駐IAEA大使,於維也納IAEA總部簽署「核損害補充賠償公約」(CSC),實現了2008年印度政府對美國之承諾。印度此舉,對於美印雙方在印度「核損害民事責任法案」上之歧見有何影響,仍待觀察。印度聲稱,該法案與CSC是並行不悖的;但美國法律及國際核能責任專家卻表示並非如此,因為該法案允許核能營運商於核能事故發生時,可向反應器供應商求償,此並不符合CSC如「專屬營運商責任」(exclusive operator liability)等之國際核能責任核心原則。

◎    佛羅里達電力照明公司(Florida Power & Light, FPL)於10月25日致NRC之事件報告中表示,該公司之Turkey Point電廠3號機自9月27日開始大修,於10月22日發現圍阻體集水池襯板底部(反應器下方)有腐蝕現象,但無輻射外釋。襯板腐蝕範圍有部分已深達牆面並超過ASME規範,FPL表示,將予以更換,並經壓力測試後,始得啟動機組運轉。NRC則表示,已派查核員投入評估查驗工作。

◎    2010年上半年美國共有32部核能機組進行大修,大修天數介於20-122天,平均工期41.8天,有逾半數(56%)機組大修天數較其上一次大修長。與2009年下半年之45.6天相較,減少3.8天,漸接近10年(1999下半年至2010上半年)平均值39.5天。

◎    NRC在審查西屋公司AP-1000受飛行器撞擊評估報告表示,該評估無實際分析('realistic' analyses),NRC在審查後認為該評估不符合要求,已要求西屋解釋並矯正。(註:自911事件發生後,美國NRC即要求2009年後興建之核能電廠需滿足受到大型噴射客機撞擊後,圍阻體、爐心冷卻與燃料池冷卻能力皆能保持完整)。

◎    GEH與美國Savannah River Nuclear Solutions, LLC (SRNS)正合作創新型小型模組化反應器「Prism」建案,並將建於位於南卡羅來納州的Savannah River處,雙方已於日前簽署反應器設計之合作備忘錄MOU,同時並研議向NRC申照事宜。該型反應器由GEH與美國國家實驗室共同研發,使用液態納冷卻,裝置容量299MWe,並可再利用輕水式反應器用過燃料之剩餘鈾與滋生鈽作為燃料,燃料週期長達6年。而SRNS與Hyperion公司也簽署相似MOU,建造之小型快滋生反應器,地點也選在Savannah River,裝置容量僅有25MWe,將作為軍事用途、大學或政府機關使用,該反應器使用鉍冷卻,燃料為鈾氮化合物(U-235濃縮度高達20%),燃料週期10年。

◎    雖然航運業為能源使用高效率產業,但其依然面臨減碳壓力,現使用之柴油與液化石油氣(LPG)無法滿足減碳要求,故開始研究核能之可行性。其中美國布魯克林-曼哈頓運輸股份有限公司(BMT Group)、Enterprises Shipping and Trading及英國勞氏驗船協會(Lloyd's Register)正與反應器商Hyperion合作投資研發可使用於航運業之小型核反應器。Hyperion公司表示初步規劃該反應器大小約1.5至2.5公尺,裝置容量約25 MWe,燃料使用可長達8-10年。

◎    國際熱核融合實驗反應爐ITER(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計畫正面臨資金不足衝擊,由於赤字高達17.5億美元,經過數月討論後,預算委員會決定將其2011年預算由4.87億美元刪減至4.22億美元,意味著ITER興建將延至2012年。該計畫參與國家有:中國、印度、日本、俄羅斯、南韓、美國與歐盟。在此時,美國勞倫斯利福摩爾國家實驗室LLNL(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之核融合實驗達到一新里程碑:利用192束不同角度雷射光以1M焦耳能量成功使氘氚融合,為「雷射約束」核融合上一傑出實驗成果。

◎    美國NRC給予西屋公司位於哥倫比亞燃料製造廠一張17,500美元罰單,原因為不當排放750升含有氨水與低量鈾廢水,NRC表示該肇因為一泵失效,運轉人員隨即停止燃料製造,並進行清潔,該事件無任何重大事故,亦無人員接受劑量超過規定。

 


◎    原料鈾現貨價暴升至$61.00每磅U3O8(+7.5),分離功現貨價格上升至$155/SWU (+2) 。(UxC news)

 

◎    因地震規範問題延誤了3年興建,位於六所村之MOX燃料製造工廠J-MOX已正式動土,日本JNFL總裁Yoshihiko Kawai在動土典禮上表示:J-MOX製造廠為核燃料循環上一大邁進。而美國近期將Savannah River之MOX燃料工廠之工作人員,送往法國AREVA的MELOX與La Hague燃料回收工廠接受訓練。該製造廠由AREVA-Shaw(蕭氏集團)合作興建,目的是處理軍事除役之鈽料並轉為核子燃料。

◎    中國對鈾料的需求與日劇增,將受惠加拿大的鈾礦公司。據RBC Capital Markets指出2015年全球鈾料需求將成長32%,將造成原料鈾價格將逐漸升高,其中中國核能裝置容量目標為由現有11GWe提升至2020年的80-112GWe,屆時將額外有82百萬磅原料鈾需求,目前全球原料鈾生產量為187百萬磅。鈾礦價格自今年六月已上漲44%,目前已來到每磅61美元。為達中國之核能目標,其已與法國燃料製造商AREVA與加拿大鈾礦公司Cameco簽署長期供應合約,分析師指出中國此舉相當具遠瞻性。

◎    蘇俄正計畫在2010年底前,與國外簽訂合約之總價值達到2百億美元,合約內容包括提供核燃料以及濃縮鈾。目前已經與瑞士、南非與墨西哥簽訂合約,並以濃縮鈾供應商的身分成功打入美國市場,另外蘇俄TVEL擊敗其競爭對手Westinghouse贏得烏克蘭燃料廠的合約,這項合約可持續供應核燃料給烏克蘭現有反應爐,直到其有效壽命為止,估計可達35年之久。在提高核燃料出口量的同時,俄羅斯藉由收購加拿大鈾礦採購商Uranium One來增加其原料鈾的儲備量,蘇俄今年前九個月的天然鈾礦的出口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3%。

◎    美國蕭氏集團宣布,該集團已經取得能源部的顧問合約,將協助分析及推廣核 能發電,作為美國未來重要的能源供應來源。顧問工作項目包括:技術分析、概念設計、支援研發、策略建議、訓練等。蕭氏集團表示,該集團正與Areva公司合作,設計及建造第一座MOX核燃料製造工廠(如附圖),一旦完成將可提供每年3.5公噸的鈽燃料,供商業反應器使用。

◎    亞美尼亞Metzamor核電廠坐落在首都Yerevan附近約30公里處,靠近土耳其東部邊境,採用蘇聯時代的VVER反應器,提供全國約40%的電力來源。此處屬於地震帶,曾經在1988年發生強烈地震,造成25000人死亡,以及電廠停機,在1993年才恢復一部機組運轉。今年8月間,俄羅斯同意協助亞美尼亞建設1部新機組,將從明年開始建造,此舉引起環保人士的強烈反對。但是對於Yerevan的居民而言,雖然長期都處於擔心地震以及恐懼核能災變的陰影之下,這個缺乏能源資源的民眾卻不願意再回到 1990年代,每天只有1至2小時電力供應的困苦時代。

◎    美國田納西河流域管理局(TVA)與Areva公司簽約,續建阿拉巴馬州Bellefonte核電廠1號機(PWR)的工程與設計工作,Areva將採用最先進的數位儀器&控制(I&C)系統和先進的控制室設計。Bellefonte核電廠於1974年開始建造,1988年,TVA暫停了Bellefonte核電廠的建造,那時1號機組完成 88%,2號機組完成了58%。2009年,TVA再次向NRC重新申請並獲得了建造許可證,並撥出2011年的財政預算2.48億美元,預計機組可在2018-9年啟動。

◎    瑞士三座核能電廠申請案又邁入一新的里程碑,瑞士Federal Nuclear Safety Inspectorate(ENSI)日前宣布Niederamt、Beznau 與 Müheleberg三座電廠廠址申請建案就技術與法規皆符合規範,三個電廠皆為新建電廠取代舊有機組,預計將興建1100 至1600 MWe核能機組,機型尚未選定。新建機組取代現有機組為2007年瑞士政府政策,目的是因應2020年後部分機組除役與輸入法國電力協議期滿,所造成之能源不足危機。

 

◎     參考資料:World Nuclear News.;World Nuclear Association; UxC Uranium Consulting Company;Nuclear Fuel; Nucleonics Week;台電公司核能安全處網站

< 上一則   下一則 >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