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搜尋
首頁 > 新聞集錦 > 核能新聞
立陶宛:Ignalina-2號機關廠
字級設定: 預設
立陶宛:Ignalina-2號機關廠

  不敵政治壓力,立陶宛政府於20091231正式關閉該國僅存的Ignalina-2號機。

    Ignalina核電廠是前蘇聯為整個波羅的海地區供電而建造,該廠有2RBMK-1500型反應器,原設計淨容量為1,380 MWe,後來降至1,185 MWe提供立陶宛大部份的電力,該廠1978年開始興建,於19831987年相繼商轉前蘇聯瓦解後,歐盟推動東進政策,立陶宛為求加入歐盟,但歐盟認為RBMK型反應器安全仍有疑慮,就要求立陶宛以關閉Ignalina的兩部機組作為入盟條件之ㄧ,歐盟則提供6.3億歐元(相當於200億台幣)援助,並承諾支援該國電力,作為交換條件。

    Ignalina-1號機於2004年底如期關閉後,該國卻發現對於俄羅斯的能源依賴日深,尤其歐洲在飽受俄羅斯-烏克蘭每年「鬥氣」威脅之下,如果Ignalina-2號機再關閉,該國電價勢必暴漲4倍,且嚴重威脅能源安全。能源部Vytas Navickas表示:國電力70%來自Ignalina-2號,這部機組簡直就是該國能源自主的象徵與能源安全的守護神。

     2008714,立陶宛國會以壓倒性的多數(141席國會有88席贊成),通過再今年1012日舉行公民投票,希望避免關廠噩運。這次公民投票的題目是:「如果Ignalina-2號機安全無虞,是否同意期延長營運壽限到2012年?」結果顯示:參加公投民眾有88%支持政府延後關閉Ignalina-2號機,但因總投票人數太少,支持民眾佔總公民數47%未達過半門檻。因此歐盟還是維持關廠決議。

    立陶宛國營電力公司(Lietuvos Energija AB)表示該國已經完成關廠準備工作。該公司預估2010年立陶宛電力需求為910億度(9.1 TWh),Ignalina-2號機關閉後,半數由國內其他電廠接手供電,其餘就只能仰賴進口電力。該國已與愛沙尼亞(Estonia)、拉脫維亞(Latvia)、白俄羅斯(Belarus)、俄羅斯與烏克蘭等國簽訂電力輸入合約,未來甚至考慮從北歐國家進口。

    為彌補Ignalina關廠後的電力缺口,立陶宛計畫興建新機組,並將供電範圍遍及波羅的海沿岸各國。為此,立陶宛的Lietuvos Energija AB、拉脫維亞Latvenergo愛沙尼亞的Eesti Energija與波蘭的Polska Grupa Energetyczna4國電力公司,於20062月同意共同投資興建新電廠。卻因為各公司對合約條文爭論不休而延宕多時,直至20087月底才達成協議,計畫Ignalina電廠原址附近Visaginas鎮興建名為Visaginas新電廠。去年12月,Lietuvos Energija AB在《歐盟公報,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Union》宣布尋求新電廠的策略投資夥伴,負責建廠與營運,並聲明:興建新電廠已列為該國重要政策,該案截標日期是元月29日。

    Visaginas核電廠計畫設置2部機組,總發電容量高達3,400 MWe,總投資額預估67億歐元(100億美元),首部機組預計於2018年商轉。(摘譯/修訂自:World Nuclear News Weekly 16 December 2009 – 4 January 2010期)

< 上一則   下一則 >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