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搜尋
首頁 > 學術動態 > 台電核能月刊
台電核能月刊
字級設定: 預設

梁天瑞譯(台電核能發電處)

法國:投資15億美元發展核能

【World Nuclear News網站2009/12/15報導】法國總統Nicolas Sarkozy宣布為振興該國經濟競爭力,將投資350億歐元(510億美元)挹注新興科技開發、中小企業貸款等領域,其中10億歐元(15億美元)將用於發展新世代核能科技。這筆龐大的振興經濟資金,主要來自政府向國際金融市場貸款與2008年金融海嘯時政府對銀行業緊急紓困貸款的還款。

這筆經費中最大部分將用於成立新科技研發中心,總額高達77億歐元(113億美元)。另有15億歐元(22億美元)用於發展包括碳捕獲與儲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CS)在內的新能源科技與10億歐元(15億美元)提供給5-10個先進的公、私立研究機構與企業。政府表示:投資在核能與再生能源領域的金額相等。

新世代核反應器將分配到10億歐元(15億美元)經費,目前官方資料顯示,新世代反應器對於鈾的需求將大幅減少。儘管法國還未確定將發展何種反應器,但一般咸信Areva公司設計的Antares高溫氣冷式反應器入選機會很大。這型反應器與General Atomics公司發展的GT-MHR、南非PBMR Pty的球床模組式反應器(Pebble Bed Modular Reactor, PBMR)共同角逐美國能源部2007年《先進能源計畫,Advanced Energy Initiative》中新世代反應器(Next Generation Nuclear Plant, NGNP)發展。現有資料顯示Antares反應器為發電/產氫兩用反應器,以氦為冷卻劑,運轉溫度約在850 – 1000 oC,熱功率600 MWt,發電效率約45% - 48%。

法國原子能委員會更名

為表示核能與再生能源並重成為法國未來能源政策主軸,Nicolas Sarkozy異想天開地打算把法國核能研究發展機關-「原子能委員會」(Commissariat à l'Energie Atomique, CEA,Atomic Energy Commission)更名為「原子能與替代能源委員會」(Commissariat à l’Energie Atomique et aux Energies Alternatives, CEA,Commission of Atomic Energy and Alternative Energy)縮寫依舊維持CEA。Sarkozy總統表示:在核能領域,CEA是技術尖兵,現在我期許它也能成為包括太陽能、生質能與能源貯存等新能源科技領域的世界尖兵,成為低碳能源的領導者。

新世代核能科技發展

目前全球有兩大新世代核能科技研究計畫,各自擁有主要核能科技先進國家支持,但是近年來發展速度緩慢,幾種早已選定的新型反應器技術卻還在「只聞樓梯響」的「紙上工程」階段。這兩大計畫是新世代反應器國際論壇(Generation IV International Forum, GIF)與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所主導的「核反應器與燃料循環革新計畫」(Innovative Nuclear Reactors & Fuel Cycles, INPRO)。

新世代反應器國際論壇(GIF)成立於2000年,會員國包括:美國、英國、法國、日本、加拿大、南韓、阿根廷、巴西、南非、中國與俄羅斯等11國。GIF成立宗旨是透過於研發新世代核反應器,達到「善用資源、減少核廢料」的整體目標,對核能科技產生革命性改變。

2002年12月,GIF正式出版《技術發展路線圖,Technology roadmap》,從11種反應器中,選定氣冷式快滋生反應器(Gas Cooled Fast Reactor)、鈉冷卻快滋生反應器(Sodium Fast Reactor)、鉛冷卻快滋生反應器(Lead-Cooled Fast Reactor)、融鹽反應器(Molten Salt Reactor)、超臨界輕水式反應器(Supercritical Water Reactor)與超高溫氣冷式反應器(Very High Temperature Reactor)等6種新型反應器進行概念設計,這些反應器多數以快滋生為主,除傳統發電功能外,也兼具生產氫氣與海水淡化功能。

INPRO計畫則是透過美、俄等國多邊核燃料供應擔保,由IAEA擔任「燃料銀行」(fuel bank)的推動者與保證人,確保有心發展原子能和平用途國家能獲取核燃料、並代為處理用過燃料,以防止核武原料擴散。

另一方面,2007年美國能源部(Department of Energy, DoE)根據布希總統倡議的《先進能源計畫,Advanced Energy Initiative》,邀請有興趣的團隊設計並發展新世代反應器(Next Generation Nuclear Plant, NGNP)。這項計畫以發展高溫氣冷式反應器伴隨產氫工廠為主軸。在此設計下,反應器可以發電、也可以提供生產氫氣所需的熱能。目前共有西屋與南非PBMR Pty聯合研發的球床模組化反應器(Pebble Bed Modular Reactor, PBMR)、General Atomics的燃氣渦輪-模組化氦冷反應器(Gas Turbine Modular Helium Reactor, GT-MHR)與ArevaANTARES反應器參與競標。能源部原先規劃2010年在Idaho興建一座先導示範廠,但因經費來源不穩定,一般估計比較可能開始營運的時程將延後至2020。(摘譯/修訂自:World Nuclear News Weekly 9 - 15 December 2009期)

丹麥:哥本哈根氣候峰會設定2目標

【World Nuclear News網站2009/12/21報導】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第15屆締約國大會(COP 15)經過2個星期的氣候大拜拜、多次談判瀕臨破局,最後一刻由巴西、中國、印度、南非與美國等5國勉強簽署一項不具約束力的《哥本哈根協議,Copenhagen Accord》,設定全球溫度增加最高不超過攝氏2℃的結論。盡管各國面臨全球暖化議題無法取得一致共識,環保團體更認為本次會議一事無成、失敗告終,但溫增2℃的提議對於核能工業來說卻是重要訊息!

最令人感到諷刺的,簽署所謂《哥本哈根協議,Copenhagen Accord》的5國,雖然都是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大戶,卻沒有一國真正履行《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而且向來自命為環保先鋒的歐洲國家也沒有簽署(事實上絕大多數歐洲國家也沒有達到1997年《京都議定書》自願減碳的目標)。

5國簽署後,還高姿態地對發展中國家表示:「要嘛接受、否則離開。」當一小部份發展中國家正式拒絕簽署後,會場一片騷動,最後在締約國大會結束時,不得不用「注意到(taking note)這項協議」的含糊字眼,各國必須獨自簽署這項協議。這項文件不具約束力,也沒有設定成為具有法律約束力協議的最終生效日期。盡管各國認為應該要限制溫室氣體排放,才能達成全球溫升限定在2℃內的目標,但是各國總是說得多做得少,根本沒有足夠國家可以真正達成這項目標,更何況在會議中最不發達100國家聯盟要求近一步把全球溫升限定在1.5℃內,而許多非洲國家還要求更嚴格的限制溫升1℃。

本次大會也訂定各國回應《哥本哈根協議》的期限,在2010年2月1日之前,已開發國家將志願減碳目標通知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開發中國家則提報具體減碳措施。此外,已開發國家將提供300億美元補助給開發中國家的減碳計畫。2020年時,這項補助款將提高至每年1,000億美元。但是每個已開發國家的詳細捐助金額以及這筆龐大基金的管理機制目前尚未確定。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會議的未來

在兩星期的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國會議裡,來自192個國家數千名的協商代表穿梭其間,進行雙軌多邊談判,一面思考《京都議定》的未來,另一面則找尋未來長期合作行動。原本大家滿懷期待在會議的第二星期就能完成協議的主要架構,就等最後兩天的元首會議,讓「大人們」拍板定案。但是兩邊協商都因為程序干擾而一再破局,結果「主角」豋場時竟然沒有一套接近定案的劇本。由於《哥本哈根協議》只是草稿,使得大家質疑未來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國會議將如何繼續。由於這份草稿只是幾個大國私下協議,效力是否超越稍早進行的雙軌多邊談判?目前確定雙軌談判都將繼續進行,一方面將在6月舉行的Bonn會談中續談,另一面將在2010年底於墨西哥舉行的第16屆締約國大會。至於核能與碳捕獲與貯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SS)是否會納入清潔發展機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CDM)與共同減量(Joint Implementation, JI),將等到2012年之後才會塵埃落定。

核能大勝利

盡管許多批評者認為哥本哈根會議一事無成,但對於核能工業來說卻是一大勝利,原因有二:

一則開發中國家可以採用核能作為其減碳工具,等於大幅增加許多發展中國家擴展核能版圖的誘因。

另一項是本次大會最具體的成果,就是限定全球溫度增加最高不超過攝氏2℃的結論。這項結論的學理依據來自2007年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在維也納會議所發表的《Climate Change 2007 – The IPCC 4th Assessment Report》所分析的「450政策情境」(450 policy scenario),即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必須限制在450 ppm以下,才能確保全球溫度上升不超過2℃

為達成這項目標,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應該減量50% - 60%。因此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在2008年公佈的《世界能源展望,World Energy Outlook, WEO》表示,2030年的世界核能發電規模至少要比現在增加1.8倍,更別提現有機組到2030年都已屆60年營運壽限,汰舊換新也刻不容緩。國際能源署估計從現在起,必須每年新建32部新機組才能勉強達成這項目標。(摘譯/修訂自:World Nuclear News Weekly 16 December 2009 – 4 January 2010期)

俄羅斯:發展小型鉛冷式快滋生反應器

【World Nuclear News網站2010/01/04報導】俄羅斯國營核能公司(Федеральное агентство по атомной энергии, России, Rosatom Nuclear Energy State Corporation, Rosatom)日前與En+公司以50%:50%投資比例成立名為AKME Engineering的新公司,計劃發展小型模組化鉛-鉍冷卻式快滋生反應器(lead- bismuth cooled fast reactor)。En+公司是俄羅斯橫跨煉鋁、電力、石油與礦業資源領域的Basic Element Group旗下能源子公司。

AKME Engineering將發展名為SVBR-100小型鉛-鉍冷卻式快滋生反應器,發電容量100 MWe(亦有75MWe版)。SVBR是俄文鉛-鉍快滋生反應器(Svintsovo- Vismutovyi Bystryi Reaktor)縮寫。該公司將在2019年之前先建一座原型機組,評估商業化可能性。這型反應器技術源自俄國海軍Alfa級核子攻擊潛艦所使用的OK-550 / BM-40A型反應器(熱功率155 MWt)。Alfa級是世界航速最快的潛艦,其45節極速至今仍無人能打破。

小型反應器是核能科技旁支。目前發電用核能機組多朝向大型化發展,但小型化機組除區域性供電外,也可用於供熱,應用彈性很大。小型機組多朝向自然安全、控制系統簡化、模組化與長期運轉方向發展,由於反應器尺寸較小、xenon oscillation效應較低,可大幅降低控制系統複雜度;因這類反應器多採模組化設計,可簡化設備、減少成本與縮短工期。以SVBR-100為例,甚至可組合多達16座反應器達到大型機組規模。另一方面,小型機組燃料更換週期通常較長,SVBR-100前身OK-550型反應器就設計成15年不需更換燃料,達到營運壽限後連反應器整組更換。

AKME Engineering認為SVBR-100大量生產後,其成本甚至可與燃煤電廠相當。En+集團執行長Vladislav Soloviev表示:我們相信發展核能工業是以對環境影響最小又能滿足日益成長的能源需求的最佳方案。俄羅斯國營核能公司(Rosatom)副總Peter Schedrovitsky則表示:我們希望政府能夠強力支持,我們希望這項計畫能列入總統的長程發展委員會(Commission for Long-Term Development)的議程之中:

SVBR-100與該國BN-600、BN-800等都屬於液態金屬快滋生反應器(liquid metal fast breeder reactor, LMFBR)。只是前者以鉍-鉛合金、後者則以金屬鈉為冷卻劑。以金屬鈉為冷卻劑,必須確保系統溫度超過鈉的98℃熔點,且必須克服一旦冷卻劑洩漏,鈉-水接觸產生劇烈氧化反應的工程問題。法國Super Phoenix與日本文殊實驗爐都曾因液態鈉冷卻劑洩漏而被迫長期停機檢修。鉍-鉛冷卻劑的金屬惰性不致產生劇烈氧化反應,因此比鈉冷卻劑安全,但系統必須維持在更高的127℃溫度。

SBVR-100型反應器以16.5%的濃縮鈾為燃料,冷卻劑進出反應器溫度為354℃與495℃。熱功率280 MWt、電功率100 MWe,效率約為35.7%。該型反應器採整體模組化設計由工廠組裝完成,反應器置於大型水槽內,兼作被動餘熱移除系統與輻射屏蔽,燃料更換週期為7-8年。(摘譯/修訂自:World Nuclear News Weekly 16 December 2009 – 4 January 2010期)

美國:FPL擱置Turkey Point建廠計畫

【World Nuclear News網站2010/01/14報導】美國佛羅里達電力公司(Florida Power & Light, FPL)日前宣佈由於不滿佛州公共事業委員會(Florida Public Service Commission, FPSC)「造成經營管理環境的惡化」,該公司決定立即終止在Turkey Point核電廠增設2部新機組,總額高達100億美元的重大投資計畫。


SBVR-100型快滋生反應器

擱置建廠計畫起因於佛州公共事業委員會(FPSC)否決佛羅里達電力公司(FPL)透過提高電費挹注更多資金到建廠計畫。該州已經從1985年來整整25年沒有調高基本電費,儘管其間有兩次被允許對特定項目募集額外資金來挹注投資電源開發。如果不再調整電價,從2011年後,該公司每年必須投資10億美元於電源開發,但相關收入卻只有7,500萬美元,換言之每年有9.25億美元的資金缺口。

佛羅里達電力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Lew Hay感慨表示:這項決定純屬政治而非經濟。佛州電力將繼續推動這兩部機組向核管會申請《建廠與營運複合執照,Combined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ng License, COL》,但目前擱置新機組將於2017與2019年商轉的時程。Lew Hay表示:「我們了解絕沒有所謂調整電價的好時機,但是我們的計畫卻提供一個特別機會降低客戶的電費帳單。財務成本是核能電廠最主要的成本,如果降低財務成本,雖然在短期內造成電費增加,但長期而言還是會減少支出。」

如果州管制機關能像喬治亞州公共事業委員會(Georgia Public Service Commission, GPSC)同意喬治亞電力公司Georgia Power Co)的Vogtle-34號機興建計畫採用「Construction Work in Progress, CWIP」制度一樣,允許電力公司在建廠階段隨工程進度逐步回收投資成本,就能大幅降低電力公司投資風險,從而降低貸款成本,最終還是可以將利益回饋給全體用電戶。但是佛州公共事業委員會還是決定採用老思維,電力公司必須先投資,等到電廠營運後才能回收成本。

今年元月11日,佛州公共事業委員會也以同樣理由回絕Progress Energy在Levy核電廠興建2部AP-1000型機組而申請提高基本電費的計畫。Progress Energy希望能增加5億美元現金收入,但表示不會改變建廠計畫。該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Vincent Dolan表示FPSC這項決定錯失了瞭解提供一項安全可靠電力系統的真實成本。

除擱置Turkey Point-6、7號機之外,佛羅里達電力公司也同時取消Riviera Beach及Cape Canaveral兩座火力電廠的現代化工程以及需多天然氣管線鋪設計畫,根據該公司估計,佛州因此至少損失兩萬個工作機會。

Lew Hay認為今天的決定,只會讓投資者認為佛羅里達的公用事業管制環境持續惡化,也越來越敵視投資。他說:投資者希望獲得公平的管制待遇,當我們希望透過收取電費來回收投資時,請注意我們已經先投資了數十億美元。

佛羅里達電力公司近年積極發展核能。該公司旗下有5座核電機組,依次是:Turkey Point電廠3、4號機(淨容量693 MWe的PWR)、St. Lucie核電廠1、2號機(淨容量839 MWe的PWR)與Seabrook電廠1號機(淨容量1,162 MWe的PWR),核能發電供應FPL的440萬用戶約20%電力。2004年FPL先加入由全美9家重量級核電公司、國外的法國電力(EdF),與GE及Westinghouse兩家核能工業龍頭所組成的NuStart Energy Development LLC consortium,隨後決定Turkey Point -6、7號機採用AP-1000機組。

Turkey Point電廠目前有2座容量各為765 MWe的壓水式機組(Turkey Point- 3、4號機)、尚有2部氣/油雙燃料機組與1部燃氣複循環機組。2007年10月,FPL向佛羅里達州公共事業委員會(FPSC)申請增建機組,並於2008年3月獲得FPSC同意。當時該委員會就已知道FPL的成本計畫,而且特別同意該公司可以預訂大型組件。2009年6月30日,FPL正式向核管會申請《建廠與營運複合執照,Combined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ng License, COL》。

FPL董事長Matthew Carter表示:趨勢顯示,在FPL的服務地區將需要更多的電力供應,這些新的核電機組可以幫助滿足這一需要。核能機組提供佛羅里達潔淨無碳排放的基載電力,以滿足本地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摘譯/修訂自:World Nuclear News Weekly 12- 18 January 2010期)

斯洛伐尼亞:選定Vrbina低放處置場

【World Nuclear News網站2010/01/15報導】斯洛伐尼亞一項中、低放射性廢棄物於Vrbina處置的法案於今日生效,處置場將於2013年開始營運。這項法案的通過,象徵該國從2004年啟動的處置場址選址過程順利結束,該國在2008年從眾多志願場址中遴選出Vrbina 與Brezice等2處候選場址。這兩處場址都位於該國唯一的Krsko核電廠附近,相去只有1.5公里。當Krsko市政府於去年7月同意這兩處候選場址後,因水資源部(Department of Water)發表的一份報告排除Brezice,造成Vrbina最後出線。在選址過程中,政府每年提供510萬歐元(730萬美元)補償金給各處候選場址。

建場工程將在2012年中展開,共興建兩座倉窖,可容納9,400立方公尺的中、低強度放射性廢棄物,足夠容納Krsko核電廠營運期間與除役所產生廢棄物總量的一半。

由於Krsko核電廠為斯洛伐尼亞與克羅埃西亞兩國共有,所以Vrbina只處置屬於本國所產生的放射性廢料,所以只有總量的一半。Vrbina處置場也收容該國工業與醫療用放射性廢棄物,與位於Ljubljana 的Josef Stefan Institute內250 kW小型研究反應器的廢棄物。

Krsko核電廠擁有一部淨容量676 MWe的壓水式機組,從1981年前南斯拉夫聯邦時代開始商轉。1991年南斯拉夫解體之後,Krsko核電廠就由斯洛伐尼亞與克羅埃西亞兩國共有。該廠每年總發電量約為58億度,佔兩國電力需求的40%與15%。近年來斯洛伐尼亞支持核能民意增加,並積極尋求在Krsko增建機組的可能性。拜宣導中心之賜,該國民意多支持核能。(摘譯/修訂自:World Nuclear News Weekly 12- 18 January 2010期)


斯洛伐尼亞Vrbina處置場想像圖

立陶宛:民意肯定核能安全

【World Nuclear News網站2010/01/22報導】立陶宛國家電力安全督察署(Valstybinę atominės energetikos saugos inspekciją, Vatesi,Lithuanian State Power Safety Inspectorate)最近對1000位該國居民進行關於核能安全的最新民調結果,將近3/4的民眾相信安全營運核能電廠是可行的,顯示民眾對於核能安全信心十足。

本次調查在去年10-12月,該國被迫關閉僅存的Ignalina-2號機前夕進行的,結果有73%民眾認為核能電廠可以安全營運,比2006年由歐盟Eurobarometer所進行的官方民調的69%結果更好。

其它結果包括:56%民眾贊同放射性廢棄物可以安全儲存,59%民眾認為安全運輸並無疑慮,兩者比例都超過半數。被詢及什麼是放射性廢棄物處置場主要顧慮時,37%民眾關心對於健康與環境的影響,36%民眾擔心放射性核種外釋。

雖然有66%受訪者表示並未被告知所有關於核能安全議題,但與2006同類調查高達82%的比例相比,顯示3年來對於核能宣導成效卓著,另有1/4民眾認為核能資訊非常充分。受訪者認為應該提供關於放射性廢棄物貯存設施「綜合與可理解的」資訊,包括處置策略、處置地點與施工方法等,以及關於Ignalina核電廠目前與未來對於民眾健康的影響。

Ignalina核電廠是前蘇聯為整個波羅的海地區供電而建造,該廠有2部RBMK-1500型反應器,原設計淨容量為1,380 MWe,後來降至1,185 MWe,提供立陶宛大部份的電力。前蘇聯瓦解後,立陶宛為求加入歐盟,而歐盟以RBMK型反應器有安全疑慮,要求立陶宛以關閉Ignalina為入盟條件之ㄧ,歐盟則提供6.3億歐元(相當於200億台幣)經濟援助。因此立陶宛相繼於2004與2009年底相繼關閉1、2號機。關閉2號機時,盡管該國曾在去1012日舉行公民投票,希望避免關廠噩運、而且參加公投民眾有88%支持政府延後關閉的議題,但還是抵擋不住歐盟壓力。

為彌補Ignalina關廠後的電力缺口,立陶宛的Lietuvos Energija AB、拉脫維亞Latvenergo愛沙尼亞的Eesti Energija與波蘭的Polska Grupa Energetyczna4家國營電力公司於20087月底決議,Ignalina電廠原址附近興建Visaginas的新電廠。該廠計劃設置2部機組,總發電容量高達3,400 MWe,總投資額預估67億歐元(100億美元),首部機組預計於2018年商轉。(摘譯/修訂自:World Nuclear News Weekly 19 - 25 January 2010期)

瑞典:啟動新機組建設計畫

【World Nuclear News網站2010/01/25報導】前任瑞典外交部長與國際原子能總署(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IAEA)署長Hans Blix在瑞典舉行的一場討論會中表示:「在核能管制單位與國會支持新機組興建並修改相關申請法令程序之後,新核電機組的建設計畫已經排上國家發展的議程。」「瑞典絕對需要興建新機組!」這項由電力研究組織Elforsk所主辦,於元月21日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研討會上,發現瑞典對待核能的氛圍與以往大異其趣。

以往曾研究核能法規的管制法規專家Ingvar Persson特別建議:由於瑞典在1980年廢核公投後禁止興建新機組,現在應該用一種新的語言來闡釋允許興建新機組。他也特別強調現行瑞典法令對電力公司發生核子事故時,採無限賠償責任制,對於電力公司而言宛如沉重的枷鎖,現任政府計劃在3月22日提出改變禁建新機組的法案,並希望在7月1日之前完成立法。

另一方面,瑞典輻射安全局(Strål Säkerhets Myndigheten, SSM,Swedish Radiation Safety Authority)已經從本月起展開制定新機組申請執照程序的作業。輻射安全局(SSM)長Fredrik Hassel表示,新申請程序將於2011年2月獲得政府核准,並最早從2013年春天起開始進入實質執照審查階段。他也表示將投入更多預算並擴編60多個員額來完成這項作業。

為因應氣候變遷,瑞典在去年放棄了奉行20多年的廢核政策,2009年2月5日公佈新版能源政策白皮書《A Sustainable Energy and Climate Policy for the Environment, Competitiveness and Long-term Stability》其中直言:「目前氣候變遷才是環境問題的焦點,因此核能在可見的未來仍是瑞典電力供應中重要的一環。」這份能源政策白皮書不只勾勒瑞典在2050年達到零溫室氣體凈排放的強烈企圖心,也更明白宣示廢止非核政策:「我國正式廢止廢核政策,禁止興建新核電廠的法案也同時廢止。」(The Nuclear Phase-Out Act will be annulled. The prohibition against new construction in the Nuclear Activities Act will be lifted.)並宣佈「當現有機組繼續營運至其經濟壽命終點後,政府將逐步核准興建替代機組的建廠執照。」(Permission must be given to gradually replace the existing reactors as they reach the end of their economic life.)但政府現階段不會對核能業界提供直接或間接的協助。

2006年9月,瑞典大選變天,由自由人民黨(Liberal Peoples Party)、基民黨(Christian Democratic Party)、溫和聯合黨(Moderate Party)與中央黨(Centre Party)等4個中間偏右政黨所合組的執政聯盟,一舉把執政長達70年、一手炮製非核政策的左派社會民主黨(Social Democratic)請下台。

執政聯盟4黨中,前3者支持核能的態度鮮明,只有中央黨(Centre Party)雖傳統持反核政策,但執政後即軟化動搖,執政之初就對核能議題說得非常巧妙:「基於意見平衡,主張非核政策。」更有趣的是,老牌執政的社民黨(Social Democratic)選民,竟然也有逾半支持核能;而左派黨(Left Party)竟然是支持核能最力的政黨,居然有78%的支持率。只有永遠反核的綠黨(Green Party),雖有66%選民反對新建核電廠,卻不可能影響其他主流政黨的親核態度。經過數月折衝談判後,執政四黨對於核能政策步調漸趨統一,但為避免政治衝擊,各黨有在第一任內暫不規劃興建新機組的默契,只先在2007年3月默然擱置廢核政策。但是這項消極的「凍結廢核政策」也在去年2月正式揚棄。

Hans Blix在研討會中說得非常明白:瑞典確實需要核能,我絕對確信這項事實。Blix又舉法國每年靠輸出核電給周邊的比利時、德國、義大利與西班牙,來賺取大量外匯的例子,認為瑞典當然有成為區域電力輸出中心的條件,不僅可以賺進大筆鈔票、還能幫德國與丹麥減碳。

瑞典可以說是全世界電業最環保的國家,有40%電力來自10座核電機組,還有將近55%電力來自得天獨厚的水電資源,祇有極少數來自傳統火力發電。30年來禁止興建新機組的禁令,反而使電力公司致力提升營運績效、功率提升與延長營運壽命。儘管瑞典先後於2004、2005年關閉Barsebäck- 12號機,損失1,200 MWe容量,但透過多次機組功率升級,增加了1,150 MWe,幾乎完全彌補先前關廠所損失的容量。興建新機組雖然短時間可能造成一些剩餘的備載容量,但長期確是建立減碳的戰略制高點。

目前比較有可能增建新機組的Oskarshamn核電廠所在地市長Peter Wretlund就公開表示支持增建計畫,反而是該廠業主歐州電力巨擘EOn態度有些保守。Lennart Fredenberg表示,雖然Oskarshamn電廠有增設2、3部機組的空間,但新機組還是以替換從1972年就開始營運的1號機為最優先。只要能夠維持安全營運,瑞典對於機組營運壽命不設限, 因此該公司的首要任務就是維持現有機組繼續營運到不符合經濟效益為止。目前該公司在北歐的發展重心還是優先鎖定芬蘭6號機(即Fennovoima計畫)。

Fennovoima Oy是2007年6月由工業界與電力業者共組的新公司。成員包括不銹鋼工業大廠Outokumpu、礦業公司Boliden、電力公司Rauman Energia and Katterno Group、與歐洲電力巨擘EOn Suomi(EOn的芬蘭子公司)等。這些工業用電超級大戶希望透過建電廠來直接掌握電源,擺脫從電力市場購買躉售電力的供應不穩定與售價波動風險。剩餘電力則交EOn出售獲利。該公司主要由Power Company SFEOn Nordic公司以66%34%持股比例成立。Power Company SF由芬蘭工業界投資55%股權,另外45%持股則來自當地電力與能源公司。這座新電廠規劃設置1,500 MWe至2,500 MWe的容量。2009年2月,Fennovoima正式向政府提送《原則性決定申請,Decision-in-principle Application。如果政府能於2010年同意建廠,該公司可能於2012年開始動工,並於20202021年左右商轉。(摘譯/修訂自:World Nuclear News Weekly 19 - 25 January 2010期)

美國:用過燃料再處理政策浮上檯面

【World Nuclear News網站2010/02/01報導】美國Obama政府在去年2月宣布擱置現行Yucca Mt.高放射性廢棄物處置計畫,將另起爐灶成立所謂「Blue Ribbon藍緞小組」(譯者按:制定高放廢棄物處置高階政策的科技顧問小組),經過一年遴選終於日前公佈成員名單,同時宣佈用過燃料再處理將成為選項之一,意味美國奉行30年的用過燃料直接處置(spent fuel direct disposal)政策可能出現大轉彎。

這個小組主要任務為美國制定後Yucca Mt.時代的軍、民用高放廢棄物處置新策略。一年前,Obama政府以當初選址過程不夠民主為由,莽撞地宣佈「Yucca Mt.不是選項」,旋即在2010年能源部預算中大幅刪減處置計畫預算,宣告中止這項歷時30年、投資135億美元的計畫。

事實真相卻是,所謂選址過程不民主純屬誤導民眾。如果經過國會兩院立法的《1982年國家廢料政策法,National Waste Policy Act ,NWPA》都叫不民主,試問什麼叫民主?真實原因其實很單純:Obama的和稀泥政治 - 因為內華達籍參議員Harry Reid就是民主黨黨鞭。

美國從1970年代開始在全國進行大規模地質調查,從39個潛在場址中逐步篩選至最後3個候選場址:華盛頓州Hanford場址、德州Deaf smith場址與內華達州的Yucca Mountain場址,並在《核廢料政策法》中,將後者定為候選場址之ㄧ。事實上能源部早期規劃是設置東、西部各一座處置場。但國會要求把焦點放在Yucca Mt.上,遂於1998年確定為全美軍用高強度放射性廢棄物固化體與民用用過核燃料等的最終處置場。經小布希總統於2006年核定後,能源部隨即於2008年6月正式向核管會申請建廠執照。

Obama於元月29日簽署一項備忘錄,內容確認美國未來高放廢棄物處置策略的研究方向不限於直接處置,也包括綜合能源回收、資源利用與廢棄物最少化的多功能先進燃料循環 – 簡言之,就是再處理與再循環利用可能敗部復活。

用過燃料再循環已是國際核能工業大勢所趨。事實上除美國外,世界所有核能大國都採再處理政策,如法國(有La Hauge再處理廠)、英國(有Sellafield再處理廠)、日本(有六ケ所村再處理廠)、中國(有玉門再處理廠)與俄羅斯(有Chelyabinsk再處理廠)。其他如德國、荷蘭、比利時、義大利、西班牙等國有都曾將部分用過燃料運往國外再處理。新興核能國家,如韓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也已確定將採燃料再循環政策。

美國在1979年代末期冷戰高峰期,Jimmy Carter政府顧慮核子物料蕃衍,所以採行直接處置政策。事實上,繼Carter執政的Ronald Reagan政府計劃反轉這項政策,但因經濟誘因不大而作罷。目前全世界傾向採用直接處置的國家,只有瑞典、芬蘭、德國與西班牙(譯者按:這些國家都曾將部分燃料運往海外再處理,目前政策還是以直接處置優先)。

近年來美國核能工業支持燃料再循環呼聲日漸升高,除資源再利用之外,廢料減容也是另一項重要誘因---燃料再處理可以減少高強度放射性廢棄物體積60%。當初Yucca Mt.處置場設計容量為77,000噸重金屬(tHM),並載入《核廢料政策法》中。這是假設美國104座機組營運40年所產生的用過燃料總量(60,000 tHM)加上軍用16,000噸高放廢料固化體。但迄今美國已有60%核能機組延壽至60年,如果再加上新機組的未來產量,美國政府審計署(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 GAO)最近估計最終處置容量可能達153,000 tHM。除非以燃料再循環減少體積,否則Yucca Mt.處置場容量可能不足。所以Obama停止Yucca Mt.計畫或許也為容量不足的難題解套,長遠來看,等於把是否需要燃料再循環這項議題提上檯面。燃料再循環目前包含在《先進燃料循環計畫,Advanced Fuel Cycle Initiative, AFCI》內,計畫結論還是認為高放廢料不適宜分地處置。

小布希總統在2005年倡議《全球核能夥伴計畫,Global Nuclear Energy Partnership, GNEP》,計畫核心就是設計先進燃耗爐(Advanced Burner Reactor, ABR)與先進整合式燃料處理廠(Consolidated Fuel Treatment Facility, CFTS)。

2007年,能源部還撥款560萬美元給由法國Areva、日本三菱重工(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MHI)、日本原燃株式會社(Japan Nuclear Fuel Ltd, JNFL)、美國Battelle公司、Washington Group International與BWX Technologies等組成的國際核能循環聯盟(International Nuclear Recycling Alliance , INRA),用以擬訂技術發展路線圖(raodmap)、分析先進整合式燃料處理廠所需的技術需求與概念設計,並於同年選定愛達荷國家實驗室(Idaho National Laboratory, INL)為廠址。但後續計畫也因政權更迭而延宕。

Obama政府取消Yucca Mt.計畫時,為減輕核工業界的反彈,宣佈成立「美國核能未來發展藍緞委員會,Blue Ribbon Commission on America's Nuclear Future」主導未來高放廢料處置策略制定但不會選定特定廠址。

「藍緞委員會」其實是英國「放射性廢棄物管理委員會,Committee on Radioactive Waste Management, CoRWM」的翻版。後者是2003年工黨政府否決先前高放廢料深地層處置計畫後成立的獨立組織,目前有13位委員,主要功能是為政府提供新的處置計畫。並將研究結果向能源與氣候變遷部(Department of Energy and Climate Change, DECC)、蘇格蘭政府(Scottish Government)、威爾斯聯合政府(Welsh Assembly Government)與北愛爾蘭環境部(Department of the Environment in Northern Ireland)等報告。經過數年的評估,甚至考慮把高放廢棄物掩埋在北極冰層(ice-sheet)或射向太陽等光怪陸離的方案,最後還是確定:深地層處置是最佳方法。

委員會15位委員包括:Lee Hamilton (副主席,印第安納州民主黨籍眾議員)、Brent Scowcroft (副主席,前國家安全顧問)、Mark Ayers(Building & Construction Trades Department董事長)、Vicky Bailey(前聯邦能源管理委員會,Federal Energy Regulatory Commission委員)、Richard Meserve(前核管會主席)、Albert Carnesdale(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Pete Domenici(前新墨西哥州共和黨籍眾議員)、Chuck Hagel(前內布拉斯加州共和黨籍參議員)、Susan Eisenhower(Eisenhower Group董事長)、Jonathan Lash(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董事長)、Ernie Moniz(麻省理工學院教授)、Allison Macfarlane(George Mason University副教授)、Per Peterson(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核工系主任)、John Rowe(Exelon電力公司董事長)與Phil Sharpe(Resources for the Future董事長)。(摘譯/修訂自:World Nuclear News Weekly 26 January - 1 February 2010期)

核能列為哥本哈根協議減碳方案

【World Nuclear News網站2010/02/02報導】全球矚目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第15屆締約國大會(COP 15),在去年底雖然因與會各國立場差異太大,無法達成具體協定,直到最後一刻由巴西、中國、印度、南非與美國等5國勉強簽訂一項不具約束力的《哥本哈根協議,Copenhagen Accord》,限制全球溫度增加最高不超過攝氏2℃的結論。

大會邀請各國在2010年2月1日前將回應《哥本哈根協議》的具體措施通報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其中已開發國家須提報志願減碳目標,開發中國家則須提報《國家適當減量行動方案,Nationally Appropriate Mitigation Actions, NAMA》,說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具體措施。

在哥本哈根會議期間,少數國家嘗試把核能與大型水力發電計畫排除在《國家適當減量行動方案,NAMA》之外,但因《哥本哈根協議》容許各國選擇適當工具,幸好並未得逞。摩納哥於日前宣佈將興建2座核電機組,並計劃於2020-2030年間商轉,評估每年可以因此減少1,50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該國已確定將核能列為該國《國家適當減量行動方案》內容。

目前已經有法國與俄羅斯對摩納哥的核能市場深表興趣,俄羅斯核能設備與技術服務出口公司(Nuclear Power Equipment and Service Export Monopoly, AtomStroyExport)甫於2008年元月拜訪該國,法國總統Nicolas Sarkozy隨後也在7月造訪,並簽訂兩國核能合作協定。

摩納哥所提報的《國家適當減量行動方案》,除2,000 MWe核能可以減碳1,50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MtCO2)外,也包括容量2,000 MWe的太陽能電廠,但減碳能力卻只有370萬噸(MtCO2);以及100座小水力機組,每年可以減碳70萬噸(MtCO2)。

中國的《國家適當減量行動方案》則計劃在2020年將初級能源消耗(primary energy consumption)中,非化石燃料比例提高到15%,行動方案包括大幅增加核能發電、太陽能、大水力與風力發電容量。

目前已有55個國家在元月31日之前根據《哥本哈根協議》決議提報《國家適當減量行動方案》,其中包括澳洲、加拿大、克羅埃西亞、日本、哈薩克、紐西蘭、挪威、俄羅斯,美國與歐盟27國等已開發國家也提報志願減碳目標,其他國家也將於稍晚宣佈自己的《國家適當減量行動方案》。(摘譯/修訂自:World Nuclear News Weekly 2-8 February 2010期)

美國:鼓勵核能,大幅加碼擔保貸款額度

【World Nuclear News網站2010/02/02報導】美國總統Barack Obama宣佈為了鼓勵興建核能電廠,2011年能源部預算中將聯邦政府擔保貸款(federal loan guarantees)從原先185億美元的額度大幅增加2倍達到565億美元。

依據《2005年能源政策法, 2005 Energy Policy Act》,美國政府要提供包括核能在內的潔淨能源擔保貸款,其中新建核能機組分配的額度是185億美元,此外還有20億美元予用過燃料再處理廠。這項貸款用以降低核能業者的投資不確定度,尤其是前年金融海嘯肆虐,導致電力需求與能源價格暫時下降,電力事業融資不易的現在,因此使電業巨頭們對這項大利多表示高度歡迎。

這項貸款擔保如果投資計畫因為政府因素而延宕(如安全法規改變),就由能源部保證業者不致因此而支付額外財務成本,原則上單項貸款數額不超過計畫總金額的80%或貸款總額的90%。反之,如果建廠過程中沒有任何歸因於政府的延誤,能源部就不必支付任何費用。

此外,能源部也提供20億美元的聯邦風險保險,給予前6座開始新建的核電廠。這項有條件協議(Conditional Agreement)為風險保險契約鋪路,將對前幾座新機組興建者面臨延宕時,提供必要的協助。這項政府擔保的風險保險,內容涵蓋:因管制單位審查或監督、測試、分析與允收標準所造成的延誤。也包括諸如試營運公聽程序;向聯邦、州郡或部族等法院提起司法訴訟等行政程序延宕。但是一般商業風險如罷工、氣候因素等所造成的延誤,則不在保險範圍之內。前2座機組的業者,最多可獲得每座機組5億美元理賠;與第3到6座機組的業者,則每座機組可獲得2.5億美元理賠。

截至200810月底,共有14項計畫、21部機組申請,總投資額高達1,880億美元,總發電容量高達28,800 MWe。另外還有1項新建核燃料製造廠的計畫,總投資額40億美元。這些核能設施新建計畫包括:

NRG EnergySTP-34號機(2GE-HitachiABWR,發電容量1,358 MWe)、UniStar Nuclear Energy的Calvert Cliffs-3號機(1ArevaUSEPR,發電容量1,600 MWe)、Dominion電力公司的North Anna-12號機(2GE-HitachiESBWR,發電容量1,550 MWe)、Exelon電力公司的Victoria -12號機(2GE-HitachiESBWR,發電容量1,550 MWe)、Duke Energy公司的Lee -12號機(2WestinghouseAP-1000,發電容量1,100 MWe)、PPL公司的Bell Bend-1號機(1ArevaUSEPR,發電容量1,600 MWe)、Luminant電力公司的Comanche Peak -34號機(2座三菱重工的APWR,發電容量1,700 MWe)等。USEC美國離心濃縮廠(American Centrifuge Plant)與Areva公司Eagle Rock離心濃縮廠也向能源部申請這筆貸款。

美國核能業界昨天也收到另一份大禮,就是重新編列預算繼續推動《全球核能夥伴計畫, Global Nuclear Energy Partnership, GNEP》,並在愛達荷國家實驗室(Idaho National Laboratory, INL)繼續發展先進反應器。這項名為《反應器概念研發,Reactor Concepts RD&D》計畫,將發展小型模組化反應器,這項計畫因能源部調整優先順序而延宕,不過明年還是獲得1.95億美元經費。

另一方面,Yucca Mt.處置計畫已經正式結束。負責推動的民用放射性廢棄物管理局(Office of Civilian Radioactive Waste Management, OCRWM)已經把推動高放廢棄物處置的責任交回給核能局(Office of Nuclear Energy),而且終止向核管會申請執照作業。能源部強調:「政府當局已經決定在內華達州Yucca Mt.興建處置場的計畫不再是可行的選項,美國需要發展不同以往的廢料處理策略。」甫成立的「藍緞委員會,Blue Ribbon Commission」決定大幅增加用過燃料循環計畫47%的研究經費,總數達到2.01億美元。能源部也著手進行組織再造,強調「結果導向」的管理風格,已經逐步擴散到每個單位。

能源部高度肯定核能部門的貢獻,並表示:「核能目前提供美國20%的電力與70%的無碳電力,超過100座核能機組供應可靠而經濟實惠的基載電力,更重要的是它們不會造成空氣污染與排放溫室氣體。」(摘譯/修訂自:World Nuclear News Weekly 2-8 February 2010期)

< 上一則   下一則 >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