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搜尋
首頁 > 學術動態 > 台電核能月刊
台電核能月刊
字級設定: 預設

低放射性廢棄物淺地層處置之安全評估案例探討 

 

我國低放射性廢棄物處置方式,目前採行淺地層處置與坑道處置兩種設計概念。為探討低放射性廢棄物淺地層處置之安全性,本文利用美國核能管制委員會(NRC)委由Brookhaven國家實驗室所發展,廣泛應用於低放射性廢棄物處置場安全評估之BLT-MS程式做為主要分析工具,結合HELP程式計算分析處置場覆蓋層合理入滲量;FEHM程式計算處置環境之地下水流流場,蒐集國內核電廠之放射性核種、數量與活度資料,及國內外文獻所得之地質參數資料,進行初步安全評估及案例探討。本文針對淺地層處置方式設計基本情節與數個變異情節,藉由BLT-MS程式的安全評估結果,探討核種外釋對生物圈所造成之影響及主要影響年劑量率的核種,提供未來場址選定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低放射性廢棄物處置(Low-level Radioactive Waste Disposal)、淺地層處置(Shallow-land Disposal)、安全評估(Safety Assessment)、BLT-MS

壹、前言

我國原子能科技已廣泛應用於核能發電與醫學、工業及學術研究等領域,多年來帶動產業升級與發展,但相對也衍生放射性廢棄物的後續處理問題,所謂的放射性廢棄物係指在核能應用上目前不再被使用的放射性物質,且經相關管制單位認定對人體健康及環境安全可能造成危害放射性劑量,需將這些放射性物質妥善與生物圈隔離。目前各國大都依據放射性物質中所含之放射性核種種類與活度,將放射性廢棄物的處置技術與方法分為高放射性廢棄物/用過核燃料以及低放射性廢棄物兩大類。其中低放射性廢棄物主要可分為兩大類,一是各核能設施在許可運轉年限期間所產生的運轉廢棄物,二是各核能設施在許可運轉年限之後設施拆除所產生的除役廢棄物。目前國內核能發電運轉與醫學、工業及學術研究單位,所產生的低放射性廢棄物,除部份集中貯存於蘭嶼貯存場外,其餘皆暫時貯存於各核電廠與核能研究所,其中以核能電廠運轉、維修及未來除役拆廠所產生數量為大宗,約佔十分之九,若以核電廠運轉壽命為40年,即核四廠停止運轉時(民國140年),全國產生之低放射性廢棄物數量為99萬桶(劉凌振、賴仁杰,2006)。

我國於2006524日頒佈「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設施場址設置條例」,一方面具備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的相關法源依據,另一方面也代表相關處置規劃與進行的時程刻不容緩,而台電公司目前也正積極進行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場選址及規劃的相關作業。為配合國內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場之選址工作,建立自主性處置場安全評估分析能力,核研所執行2005-2006低放射性廢棄物處置國際合作計畫(LLW-ICP),由美國桑地亞國家實驗室進行評估技術之訓練與移轉,針對淺地層與坑道處置概念,利用一系列安全評估程式(HELP-FEHM-BLTMS),建構一套完整的低放射性廢棄物處置評估技術與能力,藉由核研所就虛擬場址的初步評估結果,提供國內選定最終處置方式與處置場址的參考依據,後續更可配合特定場址之調查數據與處置場的細部設計資料,進行實務的安全評估與應用分析,以確保民眾健康與維護環境品質。

貳、低放射性廢棄物處置方式

低放射性廢棄物的最終處置方式,一般可分為陸地掩埋與海拋兩種,在1983年倫敦公約中,各國同意暫時停止海拋處置,目前各國已運轉或規劃中的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場均採陸地處置方式,即將廢棄物埋藏於淺地表或地下,使其與人類生活環境隔絕。目前各國對於低放射性廢棄物陸地處置方式可分成三大類:1.地表、2.坑道及3./中地層處置方式。(田能全、莊文壽,2004

一、地表處置

地表處置係將廢棄物置放於地表、地表下10公尺左右或最深不超過30公尺之作業方式,為目前最為廣泛使用之低放射性廢棄物處置法,其中又可依工程設計概念區分為三種方式:1.淺層掩埋、2.地面式貯存及3.土坵混凝土庫。採用淺層掩埋及類似概念設計方式的國家如美國、加拿大及我國蘭嶼貯存場;採用地面式貯存設計方式之典型當屬法國ANDRAAube縣內設立之Centre de la Aube處置場;土坵混凝土庫處置方式,係法國於1960年首先使用,為一種綜合地上及地下的處置方法。

二、坑道處置

坑道處置方式是利用山區地形開挖洞穴,以置放廢棄物的方法,此種處置方式較為隱密,可避免人員意外闖入,除此之外,厚實的山區結構,可做為核種外釋之最佳屏蔽。瑞士及德國為發展坑道處置方式之代表國家,瑞士利用境內的阿爾卑司山脈地形開挖坑道,但土質鬆軟,需進一步靠工程技術克服。德國除利用境內廢棄礦坑外,也計畫開挖坑道來處置低放射性廢棄物。

 

三、淺/中地層處置

/中地層處置為將廢棄物置放於距地表數十公尺以下岩盤內的處置方式,典型範例為芬蘭的地下坑道及瑞典的海床下坑道處置。芬蘭於1980 Olkiluoto核電廠開始運轉以後,立即展開低放射性廢棄物處置場之場址調查,最後選擇VLJ處置場現址做為低放射性廢棄物處置場。VLJ處置場之處置窖建於基岩下70100公尺處,廢棄物經坑道送往處置區。瑞典SFR低放射性廢棄物處置場,位於斯德歌爾摩北方約160公里之Forsmark核電廠場址內,為世界上第一座建於海床下岩洞式之低放射性廢棄物處置場,該處置場以結晶岩床為天然屏障,建於海床下50公尺處,海水深約6公尺。

大體而言,就上述之低放射性廢棄物陸地處置方式,坑道及淺/中地層之處置概念及工程施工建造方式相似,故處置類型則以「淺地層」及「坑道」處置兩大類為主。本文將先就淺地層處置方式之長期安全評估進行分析探討。

參、長期安全評估模式

為進行低放處置場封閉後之長期安全行為的評估,需先建構基本情節及演化流程,據以建立基本的概念模型。淺地層處置之基本情節假設當處置場封閉後,有少量的雨水滲入處置場的覆蓋層,接觸到廢棄物容器,造成廢棄物容器的腐蝕,雨水則與廢棄物本體接觸,核種逐漸溶解在水中,並穿過未飽和層下滲至含水層中,核種再隨著地下水外釋進入地質圈,人類為了飲水或其他目的抽取含水層中的地下水使用,因而將放射性核種攝入體內,核種傳輸概念模型如圖1所示。本文之目的以建立淺地層處置場的安全評估模式技術,所採用的評估模式架構包含利用HELP程式評估覆蓋層的地表水體入滲量;FEHM程式分析地下水流場,BLT-MS程式評估核種由廢棄物本體外釋經由工程障壁系統及地質圈的傳輸,最後利用生物圈劑量模式,獲取最終的核種外釋劑量,並與法令所規定之個人年有效等效劑量(0.25mSv)進行比較。

 

二、地下水流場分析計算

本文以美國洛薩拉摩國家實驗室 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於1988年所發展,用做模擬含水層地下水流動與核種傳輸之FEHM程式,建立處置場區域之地下水流場,將所計算之地下水流場匯入BLT-MS程式,進行放射性核種由處置場釋出至地質圈之傳輸模擬計算。FEHMFinite Element Heat and Mass transfer code 程式是以Fortran程式語言所撰寫,運用有限元素法求解熱量及質量傳輸,較早版本-FEHMN則為執行亞卡山計畫所發展的程式,後續為使程式能更廣泛地應用在其他領域,不斷增強程式功能,演變為今日之FEHMFEHM主要用以模擬非等溫多相不同組成的流體在孔隙介質中的流動,程式除應用在用過核燃料深層地質處置場全系統安全評估方面外,亦廣泛使用於地球科學與水文地質相關工程領域的模式分析如地熱系統與地下水流模擬。FEHM程式亦可藉由動態連結程式(Dynamically Linked Library, DLL)與外部程式連結,補充全系統安全評估(TSPA)程式無法處理的部分,亦可與其他多種程式進行動態連結,進行不確定性評估計算。

本文以我國離島之一虛擬場址,利用已知之水文地質參數資料,以FEHM程式計算地下水流場。在FEHM的使用上,做了幾點基本假設:1.匯入HELP程式初步估算之覆蓋層入滲數據、2.所建立之地下水流場為穩態流場、3.利用定水頭及不透水邊界求出此虛擬場址的流場三維分佈及4.以三維流場中水頭差異性最顯著之二維剖面做為BLT-MS程式之地下水流數據。此虛擬場址之地質以玄武岩為主,於高程0公尺處存在有一薄層的沈積岩,因此利用FEHM計算分析此流場時,則考慮此一流速較快的沈積岩層,圖3為利用FEHM程式所計算之地下水流流場及分佈型態。

三、BLT-MS程式簡介
放射性核種的釋出與傳輸是利用BLT-MS(Breach, Leach and Transport-Multiple Species)程式來評估,此程式係由美國核能管制委員會(NRC)贊助,委由美國能源研究部門之Brookhaven國家實驗室所發展,做為地表下之低放射性廢棄物處置場的安全性評估之用。BLT-MS程式的基本架構源自於BLT程式,是以有限元素分析法所建構,可模擬的模式包含:(1)水流、(2)處置容器劣化、(3)廢棄物本體功能、(4)傳輸及(5)放射性核種的衰變與滋生。水流模式可藉由相關輔助程式來進行模擬(如FEHM);處置容器劣化模式可考慮穿孔腐蝕所引起的局部受損或均勻表面劣化所引起的全面腐蝕;廢棄物本體性能提供主要外釋機制包括:(1)淋洗分配、(2)擴散、(3)均勻表面劣化(即溶解)及(4)溶解度限制模式。此程式提供平流、延散、擴散、放射性核種滋生及衰變、可逆的線性吸附及外在污染源等核種傳輸機制。
此外,程式尚具有下列特色:
‧ 容器劣化模式:至多可分析100個容器,並設定20組不同的容器破壞參數,可模擬容器不同的破壞時間;
‧ 廢棄物本體瀝濾模式:至多可給定20組不同的廢棄物本體外釋參數,故可模擬處置場內同時置放多種不同的廢棄物本體;
‧ 計算單一廢棄物本體之外釋及傳輸特性時,至多可同時給定10種放射性核種;
‧ 可模擬廢棄物本體外釋前或傳輸過程中核種之衰變滋生;
‧ 可同時處理所有的外釋傳輸作用及直接處理所接觸溶質的擴散外釋濃度。
因BLT-MS為二維的分析程式,除所要求輸入的參數值較一維分析程式多且繁瑣外,應用限制則包括:
‧ 不能處理裂隙流問題;
‧ 核種同位素皆限定為相同的溶解度限值,即無法區分不同溶解度的同位素;
‧ 參數諸如:吸附係數、溶解度限值、擴散係數、延散係數等皆為定值,不隨時間改變;
‧ 不能處理生物衰敗反應所導致之氣體外釋;
‧ 不能模擬廢棄物本體之回脹或破裂行為;
‧ 水體的流動特性需藉由其他輔助程式以進行分析及回饋,並由輸入檔給定。
BLT-MS程式共需輸入24組的資料集參數,而各資料集中皆有需要加以設定或定義的參數,並經由前處理軟體-BLTMSIN,協助使用者產生BLT-MS參數輸入檔,相關參數說明及定義可參閱郭明傳等(2006),本文不再針對內容贅述。
四、生物圈劑量模式
核種離開處置場後,即在地質圈開始傳輸,核種由地質圈進入生物圈之途徑假設為水井情節,情節假設為距離處置場最近聚落人類鑿井取水,距離假設為100公尺,井水因與處置場流出之地下水相互混合,而遭受污染,並被人類取用,經由此途徑所攝取之劑量計算如下:
             (1)
下標 表示 核種, 表示井水中核種的濃度(Bq/m3), 表示每人每年飲用水量(m3/yr),假設每人每天飲水兩公升,則年飲水量為0.73 m3, 為嚥入之劑量轉換因子。核種均勻混合於井水後,人類經由飲用行為攝入體內,經由井水途徑為人體攝入之核種比例假設為1%(Biomass, 1999)。
肆、BLT-MS使用參數說明
使用BLT-MS程式分析低放射性廢棄物處置系統的第一要務,即針對此系統建立一概念性模型,此概念模型需涵蓋所有預期會影響放射性核種外釋及傳輸的作用及事件。基於此概念性模型,蒐集正確的核種存量、廢棄物本體、廢棄物容器及傳輸特性參數,給定不同分析區域的幾何形狀及參數資料。並設定合適的廢棄物容器劣化模式、廢棄物本體外釋機制與正確的核種傳輸模式,再藉由BLT-MS程式模擬這些作用與事件,才能獲得符合實際問題的分析結果,相關參數及模型架構如以下各節所述。
一、核種篩選
根據研究指出(泰興公司,2001),低放射性廢棄物包含之放射性核種約有一百多個,大致上可分為腐蝕產物、分裂產物及阿伐衰變核種等三類。這些核種的數量不一,對人類影響的程度亦不相同,進行模式評估前需先行刪除較不重要的核種,以節省模式評估之人力與時間。篩選原則:(1)刪除半衰期比H-3短的核種:因為此類核種半衰期短,其數量/活度很快衰變到可忽略的程度;(2)刪除300、1000及10000年時輻射劑量不及總劑量0.01%的核種;(3)參考其它國家相關報告 (SKB, 2001;日本原燃產業株式會社,1989;Hanušík, 2003)。表1所列之10個核種為根據上述篩選原則,所篩選出重要且具代表性之核種。為求謹慎,特將所篩選之核種與其它國家核種比對,大致上,所篩選之10個核種包含日本研究所選之核種、IAEA所建議之範疇及瑞典SKB的研究(田能全、莊文壽,2006)。

 

三、BLT-MS程式簡介
放射性核種的釋出與傳輸是利用BLT-MS(Breach, Leach and Transport-Multiple Species)程式來評估,此程式係由美國核能管制委員會(NRC)贊助,委由美國能源研究部門之Brookhaven國家實驗室所發展,做為地表下之低放射性廢棄物處置場的安全性評估之用。BLT-MS程式的基本架構源自於BLT程式,是以有限元素分析法所建構,可模擬的模式包含:(1)水流、(2)處置容器劣化、(3)廢棄物本體功能、(4)傳輸及(5)放射性核種的衰變與滋生。水流模式可藉由相關輔助程式來進行模擬(如FEHM);處置容器劣化模式可考慮穿孔腐蝕所引起的局部受損或均勻表面劣化所引起的全面腐蝕;廢棄物本體性能提供主要外釋機制包括:(1)淋洗分配、(2)擴散、(3)均勻表面劣化(即溶解)及(4)溶解度限制模式。此程式提供平流、延散、擴散、放射性核種滋生及衰變、可逆的線性吸附及外在污染源等核種傳輸機制。
此外,程式尚具有下列特色:
‧ 容器劣化模式:至多可分析100個容器,並設定20組不同的容器破壞參數,可模擬容器不同的破壞時間;
‧ 廢棄物本體瀝濾模式:至多可給定20組不同的廢棄物本體外釋參數,故可模擬處置場內同時置放多種不同的廢棄物本體;
‧ 計算單一廢棄物本體之外釋及傳輸特性時,至多可同時給定10種放射性核種;
‧ 可模擬廢棄物本體外釋前或傳輸過程中核種之衰變滋生;
‧ 可同時處理所有的外釋傳輸作用及直接處理所接觸溶質的擴散外釋濃度。
因BLT-MS為二維的分析程式,除所要求輸入的參數值較一維分析程式多且繁瑣外,應用限制則包括:
‧ 不能處理裂隙流問題;
‧ 核種同位素皆限定為相同的溶解度限值,即無法區分不同溶解度的同位素;
‧ 參數諸如:吸附係數、溶解度限值、擴散係數、延散係數等皆為定值,不隨時間改變;
‧ 不能處理生物衰敗反應所導致之氣體外釋;
‧ 不能模擬廢棄物本體之回脹或破裂行為;
‧ 水體的流動特性需藉由其他輔助程式以進行分析及回饋,並由輸入檔給定。
BLT-MS程式共需輸入24組的資料集參數,而各資料集中皆有需要加以設定或定義的參數,並經由前處理軟體-BLTMSIN,協助使用者產生BLT-MS參數輸入檔,相關參數說明及定義可參閱郭明傳等(2006),本文不再針對內容贅述。
四、生物圈劑量模式
核種離開處置場後,即在地質圈開始傳輸,核種由地質圈進入生物圈之途徑假設為水井情節,情節假設為距離處置場最近聚落人類鑿井取水,距離假設為100公尺,井水因與處置場流出之地下水相互混合,而遭受污染,並被人類取用,經由此途徑所攝取之劑量計算如下:
             (1)
下標 表示 核種, 表示井水中核種的濃度(Bq/m3), 表示每人每年飲用水量(m3/yr),假設每人每天飲水兩公升,則年飲水量為0.73 m3, 為嚥入之劑量轉換因子。核種均勻混合於井水後,人類經由飲用行為攝入體內,經由井水途徑為人體攝入之核種比例假設為1%(Biomass, 1999)。
肆、BLT-MS使用參數說明
使用BLT-MS程式分析低放射性廢棄物處置系統的第一要務,即針對此系統建立一概念性模型,此概念模型需涵蓋所有預期會影響放射性核種外釋及傳輸的作用及事件。基於此概念性模型,蒐集正確的核種存量、廢棄物本體、廢棄物容器及傳輸特性參數,給定不同分析區域的幾何形狀及參數資料。並設定合適的廢棄物容器劣化模式、廢棄物本體外釋機制與正確的核種傳輸模式,再藉由BLT-MS程式模擬這些作用與事件,才能獲得符合實際問題的分析結果,相關參數及模型架構如以下各節所述。
一、核種篩選
根據研究指出(泰興公司,2001),低放射性廢棄物包含之放射性核種約有一百多個,大致上可分為腐蝕產物、分裂產物及阿伐衰變核種等三類。這些核種的數量不一,對人類影響的程度亦不相同,進行模式評估前需先行刪除較不重要的核種,以節省模式評估之人力與時間。篩選原則:(1)刪除半衰期比H-3短的核種:因為此類核種半衰期短,其數量/活度很快衰變到可忽略的程度;(2)刪除300、1000及10000年時輻射劑量不及總劑量0.01%的核種;(3)參考其它國家相關報告 (SKB, 2001;日本原燃產業株式會社,1989;Hanušík, 2003)。表1所列之10個核種為根據上述篩選原則,所篩選出重要且具代表性之核種。為求謹慎,特將所篩選之核種與其它國家核種比對,大致上,所篩選之10個核種包含日本研究所選之核種、IAEA所建議之範疇及瑞典SKB的研究(田能全、莊文壽,2006)。

 

核  種

半衰期(yr

核種初始總活度(Bq

氚(H-3

1.23E+01

8.77E+12

碳(C-14

5.73E+03

2.32E+13

鎳(Ni-59

7.50E+04

4.00E+12

鎳(Ni-63

1.00E+02

4.92E+14

鍶(Sr-90

2.85E+01

1.33E+13

鈮(Nb-94

2.03E+04

1.10E+10

鎝(Tc-99

2.12E+05

5.92E+11

碘(I-129

1.70E+07

4.48E+11

銫(Cs-137

3.02E+01

1.81E+14

鋂(Am-241

4.32E+02

9.73E+11

< 上一則   下一則 >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