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公投反對關閉Ignalina-2號機 紛攘多時的立陶宛是否如期於 2009 年底關閉 Ignalina-2 號機事件,最近終於有重大突破。立陶宛於上星期舉行公民投票,參加投票民眾有 88% 支持政府延後關閉 Ignalina-2 號機的提案,雖然因總投票人數太少,使得支持民眾佔總公民數 47% ,但得到 民意強烈支持的背書,使得政府敢於向歐盟說不。
Ignalina核電廠是前蘇聯為整個波羅的海地區供電而建造,該廠有 2 部 RBMK-1500 型反應器,總發電容量 2,760 MWe ,提供立陶宛大部份的電力。前蘇聯瓦解後,歐盟推動東進政策,立陶宛為求加入歐盟,同意以關閉 Ignalina 核電廠的兩部機組作為入盟條件之ㄧ, 歐盟將提供 6.3 億歐元(相當於 200 億台幣)援助,並承諾支援該國電力,作為交換條件。
但 Ignalina-1 號機於 2005 年底如期關閉後,該國卻發現對於俄羅斯的能源依賴日深,尤其歐洲在飽受俄羅斯 - 烏克蘭每年「鬥氣」威脅之下,如果 Ignalina-2 號機再關閉,該國電價勢必暴漲 4 倍,且嚴重威脅能源安全。能源部 長 Vytas Navickas 表示: 該 國電力 70% 來自 Ignalina-2 號,這部機組簡直就是該國能源自主的象徵與能源安全的守護神。
隨著 2009 年底即將到來,擬議由 立陶宛電力公司( Lithuanian Electricity Organization, LEO LT )、 拉脫維亞 Latvenergo 電力公司、愛沙尼亞 Eesti Energia 電力公司與波蘭 Polska Grupa Energetyczna 電力公司等 4 國合建 的 Visaginas 核電廠卻最早也得在 2016 年才能商轉,其間的能源缺口,如果不延長 Ignalina-2 號機營運壽限,實在難以為繼。
2008 年 7 月 14 日 ,立陶宛國會以壓倒性的多數( 141 席國會有 88 席贊成),通過再今年 10 月 12 日舉行公民投票,希望避免關廠噩運。 這次公民投票的題目是:「如果 Ignalina-2 號機安全無虞,是否同意期延長營運壽限到 2012 年?」雖然贊成民眾總數位及公民總數之半,但畢竟支持民意遠多於反對者,因此現階段很難與歐盟取得有利談判位置。歐盟發言人 Ferran Tarradellas Espuny 就 表示:「立陶宛已經與歐盟正式協商後同意關閉該廠,如果要改變現狀,唯一的方式就是重啟談判。」「立陶宛當然有權舉行公民投票,但現階段並不可能改變任何事」 。
事實上,東歐國家在加入歐盟過程都受到許多不平等待遇,如保加利亞與斯洛伐克都受到類似屈辱,保加利亞已關閉 Kozloduy-3 、 4 號機,斯洛伐克也關閉 Bohunice V1 號機。目前保國內部要求重啟 Kozloduy 已關閉機組的呼聲越來越大。
Navickas最近一直與歐盟進行外交遊說,他告訴歐盟各國立陶宛關閉 Ignalina-2 號機所造成的影響:
第一,立陶宛的天然氣價格是全歐最高的,這已使該國電價暴漲 4 倍,主要原因就是該國並未與全歐電網與天然氣輸送網連結,只能從俄羅斯直接進口。如果此時再關閉 Ignalina-2 號機,該國每年將多花 10 億歐元( 13.6 億美元)來進口化石燃料。另ㄧ方面,該國希望能從瑞典及波蘭併聯電網。
第二,關閉 Ignalina-2 號機後,就只能採用火力發電,因此每年將多排放數百萬噸溫室氣體,而該國對於抑減二氧化碳的目標確定跳票。
各種環境因素都顯示:如果不損害立陶宛的能源安全,我們必須將關閉 Ignalina-2 號機的時程延至 2012 年之後,如果沒有新的協議,立陶宛就不會批准歐盟的《氣候變遷法案, Climate Change Packag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