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搜尋
首頁 > 新聞集錦 > 核能新聞
美國:用過燃料再處理政策浮上檯面
字級設定: 預設
美國:用過燃料再處理政策浮上檯面

  美國Obama政府在去年2月宣布擱置現行Yucca Mt.高放射性廢棄物處置計畫,將另起爐灶成立所謂「Blue Ribbon藍緞小組」(譯者按:制定高放廢棄物處置高階政策的科技顧問小組),經過一年遴選終於日前公佈成員名單,同時宣佈用過燃料再處理將成為選項之ㄧ,意味美國奉行30年的用過燃料直接處置(spent fuel direct disposal)政策可能出現大轉彎。

    這個小組主要任務為美國制定後Yucca Mt.時代的軍、民用高放廢棄物處置新策略。一年前,Obama政府以當初選址過程不夠民主為由,莽撞地宣佈「Yucca Mt.不是選項」,旋即在2010年能源部預算中大幅刪減處置計畫預算,宣告中止這項歷時30年、投資135億美元的計畫。

    事實真相卻是,所謂選址過程不民主純屬誤導民眾。如果經過國會兩院立法的《1982年國家廢料政策法,National Waste Policy Act ,NWPA》都叫不民主,試問什麼叫民主?真實原因其實很單純: Obama的和稀泥政治 - 因為內華達籍參議員Harry Reid就是民主黨黨鞭。

    美國從1970年代開始在全國進行大規模地質調查,從39個潛在場址中逐步篩選至最後3個候選場址:華盛頓州Hanford場址、德州Deaf smith場址與內華達州的Yucca Mountain場址,並在《核廢料政策法》中,將後者定為候選場址之ㄧ。事實上能源部早期規畫是設置東、西部各一座處置場。但國會要求把焦點放在Yucca Mt.上,遂於1998年確定為全美軍用高強度放射性廢棄物固化體與民用用過核燃料等的最終處置場。經小布希總統於2006年核定後,能源部隨即於20086月正式向核管會申請建廠執照。

    Obama於元月29日簽署一項備忘錄,內容確認美國未來高放廢棄物處置策略的研究方向不限於直接處置,也包括綜合能源回收、資源利用與廢棄物最少化的多功能先進燃料循環 簡言之,就是再處理與再循環利用可能敗部復活。

    用過燃料再循環已是國際核能工業大勢所趨。事實上除美國外,世界所有核能大國都採再處理政策,如法國(有La Hauge再處理廠)、英國(有Sellafield再處理廠)、日本(有六所村再處理廠)、中國(有玉門再處理廠)與俄羅斯(有Chelyabinsk再處理廠)。其他如德國、荷蘭、比利時、義大利、西班牙等國有都曾將部分用過燃料運往國外再處理。新興核能國家,如韓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也已確定將採燃料再循環政策。

    美國在1979年代末期冷戰高峰期,Jimmy Carter政府顧慮核子物料蕃衍,所以採行直接處置政策。事實上,繼Carter執政的Ronald Reagan政府計畫反轉這項政策,但因經濟誘因不大而作罷。目前全世界傾向採用直接處置的國家,只有瑞典、芬蘭、德國與西班牙(譯者按:這些國家都曾將部分燃料運往海外再處理,目前政策還是以直接處置優先)。

    近年來美國核能工業支持燃料再循環呼聲日漸升高,除資源再利用之外,廢料減容也是另一項重要誘因-燃料再處理可以減少高強度放射性廢棄物體積60%。當初Yucca Mt.處置場設計容量為77,000噸重金屬(tHM),並載入《核廢料政策法》中。這是假設美國104座機組營運40年所產生的用過燃料總量(60,000 tHM)加上軍用16,000噸高放廢料固化體。但迄今美國已有60%核能機組延壽至60年,如果再加上新機組的未來產量,美國政府審計署(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 GAO)最近估計最終處置容量可能達153,000 tHM。除非以燃料再循環減少體積,否則Yucca Mt.處置場容量可能不足。所以Obama停止Yucca Mt.計畫或許也為容量不足的難題解套,長遠來看,等於把是否需要燃料再循環這項議題提上檯面。燃料再循環目前包含在《先進燃料循環計畫,Advanced Fuel Cycle Initiative, AFCI》內,計畫結論還是認為高放廢料不適宜分地處置。

    小布希總統在2005年倡議《全球核能夥伴計畫,Global Nuclear Energy Partnership, GNEP》,計畫核心就是設計先進燃耗爐(Advanced Burner Reactor, ABR)與先進整合式燃料處理廠(Consolidated Fuel Treatment Facility, CFTS)。

    2007年,能源部還撥款560萬美元給由法國Areva、日本三菱重工(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MHI)、日本原燃株式會社(Japan Nuclear Fuel Ltd, JNFL)、美國Battelle公司、Washington Group InternationalBWX Technologies等組成的國際核能循環聯盟(International Nuclear Recycling Alliance , INRA),用以擬訂技術發展路線圖(raodmap)、分析先進整合式燃料處理廠所需的技術需求與概念設計,並於同年選定愛達荷國家實驗室(Idaho National Laboratory, INL)為廠址。但後續計畫也因政權更迭而延宕。

    Obama政府取消Yucca Mt.計畫時,為減輕核工業界的反彈,宣佈成立「美國核能未來發展藍緞委員會,Blue Ribbon Commission on America's Nuclear Future」主導未來高放廢料處置策略制定但不會選定特定廠址。

    「藍緞委員會」其實是英國「放射性廢棄物管理委員會,Committee on Radioactive Waste Management, CoRWM」的翻版。後者是2003年工黨政府否決先前高放廢料深地層處置計劃後成立的獨立組織,目前有13位委員,主要功能是為政府提供新的處置計畫。並將研究結果向能源與氣候變遷部(Department of Energy and Climate Change, DECC)、蘇格蘭政府(Scottish Government)、威爾斯聯合政府(Welsh Assembly Government)與北愛爾蘭環境部(Department of the Environment in Northern Ireland)等報告。經過數年的評估,甚至考慮把高放廢棄物掩埋在北極冰層(ice-sheet)或射向太陽等光怪陸離的方案,最後還是確定:深地層處置是最佳方法。

    委員會15位委員包括:Lee Hamilton (副主席,印第安納州民主黨籍眾議員)Brent Scowcroft (副主席,前國家安全顧問)Mark AyersBuilding & Construction Trades Department董事長)、Vicky Bailey(前聯邦能源管理委員會,Federal Energy Regulatory Commission委員)、Richard Meserve(前核管會主席)、Albert Carnesdale(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Pete Domenici(前新墨西哥州共和黨籍眾議員)、Chuck Hagel(前內布拉斯加州共和黨籍參議員)、Susan EisenhowerEisenhower Group董事長Jonathan Lash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董事長)、Ernie Moniz(麻省理工學院教授)、Allison MacfarlaneGeorge Mason University副教授Per Peterson(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核工系主任)、John RoweExelon電力公司董事長)與Phil SharpeResources for the Future董事長)。(摘譯/修訂自:World Nuclear News Weekly 26 January - 1 February 2010期)

< 上一則   下一則 >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