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偉(台電第一核能發電廠)
一、前言:
前蘇聯在發生車諾堡事故後,核能界在檢討過程中提出安全文化這個名詞。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之核能安全諮詢小組(INSAG)於1986年3月也首度提出「安全文化」一詞,要求所有營運中的核能電廠應有安全文化,世界各國對推展安全文化不遺餘力至今已逾23年,核能營運到底有無因安全文化的推行而有所進步呢?國際原子能總署秘書長伊巴拉德(Mohamed Elbaradel)於2007年7月16日在曼谷召開第6屆科技發展會議中以「核能為人類發展引擎」為題演講表示;核能是成熟的科技具有半世紀的運轉經驗,近20年來核能電廠在可靠度、容量因數及成本降低上均有顯著的進步,這些都是核能發展有利的理由。儘管如此,國內外核電廠仍時有一些小事件上報,這些事件雖不致影響核能安全,但卻造成民眾的疑慮,如何解決此問題呢?在安全文化的推行上是否有改善的空間呢?這是本文探討的焦點。
目前很流行的『當責』一詞其實是一種心理建設,老闆對自己要求當責,一肩挑起公司營運成敗責任是容易被理解的,因為從公司獲益者是他,但要求部屬當責不畏、不懼、不讓的誓死達成任務交出成果則很困難,甚至只是一種道德勸說,是一種期盼,因為當責是來自內心,而非外在壓力下的產物,因此要別人當責需要先讓他有一顆愛電廠、愛公司甚至愛國家的心。
安全文化不是道德勸說,是一種防範事故的屏障,是要具體可行的方法或工具,簡單地說安全文化的真諦在於預知危險、防範危險並且趨吉避凶,例如最近媒體沸沸揚揚的美國牛肉進口事件,若政府以安全文化的觀點來處理此事情,首先他要預知危險,如何預知危險呢?需要執行經驗回饋。南韓總統李明博在2008年5月對有狂牛症憂慮的美國進口牛肉一事,向全國民眾道歉,他說:「政府沒有努力尋求國民諒解、傾聽民眾的意見。」,而反對黨國會議員拒絕批准與美國的全面自由貿易協定,這不是目前馬政府的麻煩所在嗎?若能吸取南韓的經驗自然可防範此事件。另,例如核能電廠輻安事件發生的背景原因,有些是因人員疏忽,有些是因規劃不良,有些歸因於設備故障,我們所需克服的是人性的弱點,利用完備的多重輻射防護屏障在任何情況下均可確保輻射安全。所以說廣義的安全文化是一個有效預知危險、消除事故的工具。
二、媒體在落實安全文化上的影響
由於台灣媒體事業的發達,媒體間的競爭日趨激烈,媒體對新聞事件的報導,首先會判斷這則新聞有沒有被報導的價值?新聞性強不強?是不是符合閱聽者的興趣?通常在第一時間不會考慮對國家經濟發展的影響,更不會詳細查證其正確性,因此媒體常對核能的負面報導有興趣,而對正面報導較無興趣。若粗淺地劃分新聞的定義,新聞是指閱聽人關心的事、不尋常的事、引起眾人興趣的事、最新及最及時的事,這些都符合被報導的新聞要件。特定目的的報導方面,核能發電的必要性缺乏媒體正面報導,無人鼓吹核能,而對核能發電的正當性,媒體喜愛負面報導,因為有非核家園的加持、環保團體的鼓譟,台電公司要說明清楚十分困難,往往在媒體報導的當時就已造成嚴重傷害。因此核能電廠對於微小的輻安或核安事件也不可掉以輕心,必須嚴加防範、小心運轉,儘量避免上報。由於目前核能電廠的運轉資訊均已透明化,對於記錄或報告的遣字用語須更加謹慎,以避免外界誤解。
媒體關注的核能電廠安全事項包括(1)輻射污染外洩影響環境(2)工作人員超曝露或嚴重污染事件(3)爆料文化(4)有否違反法規(5)有否重視保護員工及民眾。通常媒體的報導分析有幾個過程,第一階段是有不滿的人員爆料,此所謂點火者;第二階段是媒體使用聳動的輻射污染字眼,且用詞尖銳敏感,此所謂煽火者。另外會引用一些教授及所謂專家助講以壯大聲勢,有時候會夾雜一些推論及聯結其他事件,此所謂打落水狗,最後當然是反核團體介入、與非核家園結合要求關閉核能電廠。核能電廠工作人員需瞭解所有的輻射污染作業均屬敏感事務,輻射防護作業要預知危險、事先防範輻安事件發生,不要事後被追打或寫檢討報告。工作人員的保護及環境的保護是輻射防護作業的兩大目的,所有工作人員從事輻射作業時更要注意輻安觀念,不可便宜行事,必須隨時保持安全文化的警覺性。
2009年7月17日,河南省開封杞縣曾流傳杞縣利民輻射照射廠所擁有的鈷-60即將爆炸的謠言,致使許多民眾逃離家鄉,前往附近縣市“避難”。當地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專家出面闢謠,警方抓獲5名造謠者。18日,一名犯罪嫌疑人被刑拘,另外四人予治安處罰。此輻射照射廠是一家利用輻射能之新科技來照射大蒜,使其延長貯存時間的企業,其使用的放射源鈷-60雖發生故障,但並非輻射源洩漏事故,但消息傳出之後,由小而大,把故障傳成“事故”,把不能正常運轉說成鈷60“洩漏”。網路上流傳“放射源使用後無法放進深層地下冷却水,裸露在空氣中,造成鈷60泄漏直接輻射”於是,就出現杞縣百姓扶老携幼,集體外逃的局面。因此如何對民眾敏感的突發性公共事件的新聞,給予及時、客觀如實的報導事關重要。
三、廣義的安全文化如何落實
(一)利用疏失惡因分析作改善及彌補
人因疏失造成的輻安事件屢見不鮮,WANO對於改善人因疏失亦有許多建議,我國核能電廠推行多年的安全文化亦有相對的人為疏失改善措施,但微小事件仍未間斷,只是程度大小差異。經多年研究發現可經由人、事、時、地、物來改善人因疏失,何時較易發生意外事件呢?經過統計,意外發生的時間多數在假日深夜或清晨,其次是晚餐前後時段,因為這些時段有經驗的工作人員較少,負責任的主管亦不在現場指揮,現場實際作業的人員較無警覺。為防止發生此類疏失,電廠主管人員有責任在安排有潛在風險高的工作時,避開不利時段;若無法避開時,則須加派主管至實際工作現場,以防堵疏失,另外若大修時程一再改變、亂度增加時,意外輻射曝露發生的機率亦相對增加,此時應安撫員工,排除趕工壓力方可避免意外。
何種工作較易發生意外呢?輻安意外發生率較高的輻射工作有:中子偵測系統維修、水下高輻射設備吊裝作業及非破壞照相等,對於這些事故發生率較高的工作,電廠輻射防護主管應提高警覺作好ALARA預備會議,指派有經驗的輻防員參與工作。何種物件設備易發生意外輻射曝露呢?這是隨反應器種類及各廠特性而有所不同,以核一廠為例,表列有潛在輻安危險之設備,工作時須瞭解輻射特性及注意事項。何種工作人員較易發生輻射意外曝露呢?沒有輻防經驗的人員、新進的工作人員及替代工作人員,若工作時有上述人員時,應增派有經驗的輻防管制員及指揮領班。何種地方較易發生意外輻射曝露呢?通常藏有高輻射物件處,如:大修時燃料更換樓反應爐洞穴內、燃料池內、爐心探針(TIP)室及廢料收集槽室內,這些區域要設輻防屏障並提高警覺。工安事件發生率較高的工作有:吊掛作業、活線作業及爬高作業,不論是工安或輻安,通常核能電廠都有多重的防護屏障,這些屏障若均為正常功能時,事故自然不會發生。如附圖所示,當惡因發生時,就產生了發生事故的機率,什麼是惡因呢?例如大修開始的日期若一延再延就會增加了亂度,亂度增加、手忙腳亂極易產生事故。再若高輻射工作選在假日深夜執行,重要及有經驗的領班及輻防人員常不在現場,督導的部門主管亦不在場,此時工作人員較易疏失。這些惡因可能同時發生,若該核能電廠輻安或工安體質不佳,則一項惡因即可能產生惡果(異常事件),體質好的電廠遇有惡因時會提出善因補強行動,則會產生善果,即無異常事件。
(二)利用差異管理預知危險
執行工作前、中、後,任何情況包括人、事、時、地、物若和以前不一樣就叫「差異」,對於各種差異要有敏感度及警覺性,且加以分析評估是否造成影響,並反應在執行工作上,以降低意外事故發生之機率,稱為「差異管理」。差異管理的目的在於防止人員受到傷害、設備受到損壞。差異管理之最終目標是希望形成一種文化,使所有員工能自然而然的發覺差異點、報告差異點、思考差異點及可能後果、產生適當對策或防範措施,順利完成工作。但是要形成一種文化,需要藉由不斷的提醒、演練及觀念灌輸,以養成工作習慣與思維模式,因此需要各種不同的案例,不斷刺激思考,反複提醒,進而能舉一反三,深入內心,最後可以自然反應,變成一種習慣及文化。
(三)預知危險的訓練
大部分的員工均埋首努力工作,並未主動思考危險來自何方,因此會有苦幹實幹、麻煩不斷的感覺,其實有些麻煩是不必要的,以下是一些例子:
1. 有關輻射警報的意義及警報設定值的檢討。
大部分的警報均為提醒值班人員注意操作,但涉及氣體或液體外釋的警報則有敏感性需予以注意,否則若發生不可靠的警報,很難對外界解釋。
2. 警報除法規有規定外,應避免使用令人恐懼的聲響。
3. 對於使用不頻繁、但易生火災或易爆裂的設備需特別定期檢查。
4. 對於核電廠內帶來氣、水、火風險可能性較高的設備,應予以列表查核。
四、結語
廣義的安全文化要從日常生活作起,對週遭的事物要詳加觀察,對於媒體的報導特性要有所認知,對可能發生危險的設備要預先評估,並備妥防範方案。